李再胜:为群众办实事心里踏实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09-06
|
李再胜,2007年走上安徽宿州市埇桥区劳动保障局局长这一工作岗位。作为劳动保障业务的 “新人”,李再胜在新岗位上面对新问题,不断想新招,出实招,朴实谦逊地钻研业务、脚踏实地地投身工作,短短3年内,就在当地的民生事业上刻下了新鲜的印记。
精耕细作培创业沃土
——他跑遍26个乡镇了解创业情况
宿州市埇桥区地处安徽省北端,人口180万,农村人口近146万人。“农村人口多不是负担而是财富,在埇桥这个农业大区,可以在三农上做大文章。”这是他2007年上任之初在局党组会议上说过的一句话。李再胜是农民出身,先后在多个乡镇担任过乡镇长和书记,深知要增加农民收入,单靠传统的农耕是很困难的。上任伊始,他就把工作重心放在了扶持农民工创业上。
2005年底,埇桥区部分乡镇就有一些农民工返乡创业,日渐发展,渐成燎原之势。为了尽快出台扶持农民工创业的政策,李再胜经常深入农村、深入农民工创业企业调研,了解他们的困难和期望。全区26个乡镇,李再胜几乎跑了个遍,并作了大量的调查笔记。李再胜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基层干部担心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用地会更多占用耕地。针对这一问题,他建议政府对农村土地政策实行微调,对废旧厂房、乡镇、村庄、学校合并后形成的闲置土地和农民的旧宅基地等予以登记,允许它们转为工业用地或建设用地,并可进入市场。这样既可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也可解决农民工创业厂房用地问题。
李再胜说: “是龙就让他下海跃,是虎就让他上山跳。我们要想办法挖海堆山,这是我们劳动保障人应尽的职责。”在李再胜和他的劳动保障团队努力下,区里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创业的具体政策,先后打造出了支河乡食品加工园区、顺河乡木材加工园区、杨庄禽蛋养殖园区、蕲县镇服装加工园区等乡级创业园。2009年初,总计划投资1700万元的埇桥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开工。目前已入驻企业5家,吸纳就业1000多人。今年年底园区工程完工后,可容纳中小企业10到15个,带动就业3000余人。
凝神聚力战金融危机
——他在年集上发放用工信息表
2008年年底,金融危机冲击导致埇桥区大量农民工返乡。 “我们要对全区的所有返乡农民工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详尽的摸底调查。先摸清底数,下一步才好行动。”2008年11月底,李再胜在全区劳动保障系统应对金融危机部署大会上说。很快,一场印发30万份调查表、涉及25个乡镇和11个办事处、动用近千人的农民工信息大调查拉开大幕。 “解决农民工返乡难题,必须出快拳,以快制胜。”
随后,李再胜和他的同事在苏浙沪等地协调了843家用工单位,为返乡农民工提供了5300多条内容翔实的就业信息。2009年农历“小年”刚过,李再胜和工作人员怀里揣着厚厚的一沓材料出发了。他们来到了支河乡的年集上,把一张张《致返乡农民工朋友的慰问信》和用工信息表发到农民工手中。就这样,一个个乡镇轮着跑。李再胜还组织各乡镇劳保所,在每个村村头的电线杆子上贴上了用工信息表。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确保全区每个返乡农民工都能吃上一个定心丸,过上一个安稳踏实的春节。
支河乡赵楼村农民工、42岁的白雪平,2008年年底失业,被迫提前返乡。除夕将至,就在她为节后的出路一筹莫展之际,村高音喇叭里传来了关于农民工用工信息的 “新年特别播报”。白雪平走出家门一看,在村里的电线杆子上,贴满了用工信息,其中很多岗位都适合自己。大年三十晚上,喜上眉梢的白雪平和其他农民工一样,把“大年夜”变成了 “狂欢夜”。
2009年2月2日上午,白雪平等120多位农民工踏上了开往浙江嘉兴市的农民工专车。在那里,她有了一个月薪比原先还要高300多元的工作岗位。白雪平向前来送行的李再胜说: “这些用工信息表,是党和政府送给俺们最好的‘贺年卡’!”
浓墨重彩书民生情怀
——他把讨薪农民工接到局办公室里
保民生、促和谐一直是李再胜心中的大事。 “劳动保障工作直接影响着百姓的幸福指数,我们要在自己的岗位上服好务、尽好责。”了解民众所想、所盼、所需,真情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成了李再胜最快乐的事。
退休职工葛庆昌,因常年生病,卧床不起,不能来劳动保障局采集指纹。在得知此情况后,李再胜指派工作人员来到医院,在病房里为他采集了指纹信息。工伤受害者陈家声因原单位没有给他缴工伤保险费,享受不了工伤待遇,李再胜责成工伤科负责人到受害人原单位依法交涉,原单位按工伤有关待遇赔付进行了赔偿……
2007年年底,12名四川籍建筑农民工因没有拿到工资无法回家过年,睡在了206国道天桥下。李再胜马上把农民工接到了局会议室,给他们倒上了热水、买来了热饭,同时让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督促企业主将拖欠的20多万元工资发放到农民工手中。农民工领到工资后,激动地在劳动保障局门口放起了鞭炮。
这件事情让李再胜切身认识到了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有多么重要。 “送给劳动者一个保护自己的贴身符”成了他的强烈愿望,而这个 “贴身符”就是劳动合同。2007年以来,随着 《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和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实施,在李再胜的组织下,全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各大企业主要负责人、企业劳资人员先后进行了多期培训。李再胜还带领工作人员将 “三法”宣传单送企业、送职工、送社区,加强群众监督和劳动督察作用。许多欠缴社会保险费的单位主动补缴了费用,一些没有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单位补签了合同。2009年年底,全区不同用工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率平均达到98%以上。
“我一个人做不了什么,成绩是靠大家干出来的,我只不过是尽一个劳动保障人的天职,把大伙带动起来,形成合力而已。”这是李再胜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语。紧紧跟着劳动保障事业的节拍,孜孜以求,默默耕耘,李再胜的这种精神已深深地镌刻在他的人生轨迹里并影响着他身边的劳动保障人。3年来,埇桥区劳动保障局连续3年被省市评为就业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劳动保障目标管理考核优秀单位、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先进单位。
如今,李再胜依然带领着他的劳动保障团队,在宿州市埇桥区这片土地上,为了民生事业而尽心、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