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节能减排攻坚战:环保任务艰巨 企业期待良方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09-06
|
[提要] 8月31日至9月2日,记者跟随自治区环保厅组织的“决战污染减排采访团”在广西省玉林、贵港两地企业采访时了解到,废弃物跨企业循环利用等新做法为此提供了新思路。当地官员表示,在政府的支持下,大企业开发环保技术共享的模式,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缺乏环保技术的问题,北流也有望迎来碧水蓝天。
2010年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决战之年,据相关数据显示,广西节能减排任务仍相当艰巨,如何才能打赢节能减排这场攻坚战呢?8月31日至9月2日,记者跟随自治区环保厅组织的“决战污染减排采访团”在玉林、贵港两地企业采访时了解到,废弃物跨企业循环利用等新做法为此提供了新思路。
跨企业循环利用
废弃物成“香饽饽”
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于贵港市近郊,在该公司厂区的西北角,有一块30多亩的空地。就在两年前,这块空地上还堆满了白泥(造纸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含碱的固体废弃物),不但占地,还污染周边环境,公司为此头疼不已。
贵糖一名负责人说,他们公司每年产生大约4万吨白泥,前几年,公司为如何处理这些白泥费了不少心思。但如今,在当地政府的牵线搭桥下,这些白泥终于找到了一位好“婆家”。
这名负责人所说的“婆家”就是贵港发电有限公司。在贵港发电有限公司采访时,技术人员告诉记者,火电厂燃烧煤炭发电时,都会产生二氧化硫,对环境污染很大。为了回收这部分酸性气体,该公司每年都需要外购大量的石灰进行中和,这是一笔不菲的开支。如今,造纸企业产生的白泥被运回来,可以部分代替石灰的作用,不但减少了公司费用,也为贵港市环保事业做出了贡献。
据介绍,灰渣、粉煤灰都是电厂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这些东西又如何处理呢?
“不用担心!它们都有好去处。”贵港发电有限公司负责人笑着说,灰渣、粉煤灰都可作为水泥的添加料,由于贵港当地水泥厂较多,他们公司的固体废弃物成了水泥厂的“香饽饽”,基本上没有堆放处理的。
贵港市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受制于特定的工艺流程,单个企业在处理废弃物时是个大麻烦,但放眼整个工业体系,一家企业的废弃物却可能是另外一家企业的必需品。造纸厂、发电厂、水泥厂之间的废弃物循环利用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大企业攻关技术
小企业共享成果
“以前我们来北流都会事先准备好口罩,现在情况已经好很多了。”9月1日上午,望着车窗外灰蒙蒙的天空,与记者同行的一名自治区环保厅工作人员介绍说,北流素有“陶瓷之乡”的称号,在这个不大的县级市,有陶瓷企业好几十家,其中大部分的企业直接以煤为燃料,大小烟囱冒出黑烟,排放着有污染的气体和粉尘。
据了解,为了解决陶瓷企业污染问题,前几年,当地政府大力推广了“煤改气”、“煤改电”工程,不少像三环集团这样大的陶瓷企业都对生产线进行了改造,北流市的空气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但空气质量仍然不容乐观。
“原因就在于北流市几十家陶瓷企业当中,大部分都是小企业,没有资金和技术对生产线进行改造,仍然使用煤炭;另外就是有的企业出于特殊工艺要求必须使用煤炭,但在处理黑烟方面又缺乏相应技术。”环保厅工作人员说道。
如何解决中小企业缺乏环保技术的问题呢?记者在三环集团采访时,当地官员和企业负责人给出了答案。
三环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当地陶瓷行业的龙头企业,该公司技术储备比较雄厚,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该公司正在和高校合作开发一套专门针对陶瓷行业的黑烟处理技术。目前该技术已经运用于三环集团的一个燃煤窑炉,经检测,除尘率达到了90%以上。该负责人表示,按照当地政府的要求,该技术成熟后,将被无偿推广至当地所有陶瓷企业。
当地官员表示,在政府的支持下,大企业开发环保技术共享的模式,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缺乏环保技术的问题,北流也有望迎来碧水蓝天。
环保设备高投入
企业期待高产出
对于环保投入,许多企业是耗费巨资,但直接的经济效益却微乎其微。有些年产值仅有几千万元的企业,环保投入也高达上千万元。企业是逐利的,环保投入能否也考虑经济效益呢?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凡是积极主动开展环保工作的企业,都能很好地做到投入与产出的结合。以燕京啤酒(玉林)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在2005年建成投产时,就完成了全部环保设备的安装。去年,该公司实现利润5000多万元,其中,因为环保设施运行,实现各种废物循环利用产生的直接利润就高达1000多万元,占了总利润的20%。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环保高投入、低产出的状况还是普遍存在。对于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他们的环保热情并不高,这给政府节能减排工作的推广带来了很大阻力。如果能让企业高产出,必定会调动企业积极性,节能减排肯定会有更大成效。 (记者 魏碧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