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武胜努力打造环境保护模范县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09-06

    中广网成都9月6日消息(记者周平 隆敏 广安台记者苏坤明 文伟)9月6日,记者走进人人羡慕的宜居之地——四川广安市武胜县城,只见这里是一座绿色的家园,天蓝、地绿、水清、城净、居宁,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可持续发展势头强劲,这是该县积极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县的结果。

    跨越发展 环保优先

    “决不能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是武胜的美好未来。”在一路飙升的经济发展形势面前,县委、县政府对环保工作高度重视,并于2008年初,在全省丘区同类县中率先提出创建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县,打响了创模攻坚战。

    该县坚持以规划为先导,聘请四川师范大学专家完成了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县城规划,制发了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县城实施意见及细则,将25项创建考核指标分解细化落实到具体单位,列为领导班子、干部政绩和评判效能建设考评的重要内容,形成了“党政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动员,全员参与”的创建格局。坚持环保优先,在产业规划、园区建设、项目引进中,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坚决拒绝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的项目,大力发展低消耗、无污染、高产出、循环型的产业和产品;大力培育和发展以物流业、旅游业为重点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开发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建成一批生态农业基地,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6万余亩;着力构建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总结探索的“果—草—畜—沼”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在广安全市推广。

    突出重点 夯实基础

    “创模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拿到一块牌子,更是为了让人民群众的家园更美丽,生活更舒心。”县委、县政府班子的共识,促使五大环保基础工程全面推进。

    实施碧水工程,全县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5.6%以上、功能区水域功能达标率达100%,工业、医用废水排放达标率达99.5%,生物发酵零排放养殖技术大力推广,安泰丝业等4家城区企业“退城入园”减少城区环保压力,流经武胜境内117公里嘉陵江水质绝大部分江段水质为二类水质;实施蓝天工程, 2008年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2009年达99%,今年1-6月达100%;实施绿色工程,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5.3%、绿地率2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至11.5平方米,全县涌现出1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4个省级农业、工业生态园区,1个省级自然生态区,12个国家、省、市文明生态村,11所省、市绿色学校所,100多户市级生态家园,建成嘉陵江湿地公园、宝箴塞国家AA级风景区;实施静音工程,县城区环境噪声、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已从2008年的53.1分贝和66分贝降低至52.3分贝和65.5分贝;实施洁净工程,全县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在95%以上,无危险废物排放,环境综合承载能力。

    建章立制 规范管理

    创新城市管理机制,整合执法力量,组建城管局,完善环保网格化管理体系;健全督查督办机制,以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和创模办为主体,构建快速、高效的创模督查督办工作体系;建立投入增长机制,环保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建立市民参与机制,开通环保投诉热线,畅通环保信访渠道,及时受理信访和投诉,第一时间处理群众反映的环境问题300余起,曝光各种环保违法行为接受市民监督,限期治理影响居民生产生活的重点排污企业。

    环保千秋业,功德万代铭。创模工作的深入推进,带来武胜环境的极大提升,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县城,武胜正以优美环境作为“绿色名片”吸引八方来客,取得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提升了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责任编辑: 县域经济来源: 中国广播网(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