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环境城市发展进步的灵魂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09-06
|
一座城市能让人们依恋和向往,不仅在于其历史悠久、环境优美、资源丰富,而且更多在于这座城市的内在灵魂——文明。可以说,正是这永不止步的文明创建让遵义魅力无限,让遵义如此美丽。
在开展创建文明城市的进程中,我们的城市把“自信、包容、进取”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艰苦创业,排难争先”的城市精神融合到创建实践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国民教育工作,兴建文化体育设施,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努力营造创建活动的浓厚文化元素和氛围,不断提升市民的文化素养和文明素质,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文环境,居民对城市的认同感、自豪感、优越感得到不断增强。
蓝天白云下,湘江河玉带般镶嵌在层层叠叠的青山绿树与错落有致的黔北民居之间。每天清晨,东方一抹灿烂的晨曦,轻轻唤醒了沉睡的城市,无论是垂柳轻拂河道边,还是热闹广场上,或是清新空气的树林间……总能见到晨练的人们。
转移视线,注视一下熙熙攘攘的街道,身着统一制服的交警,站在岗亭上神情专注地指挥着过往的车辆行人,城市路网上的车流、人流井然有序。夕阳西下,喧嚣的城市随着夜幕的降临,渐渐步入宁静,而灯火通明的社区里,音乐在响起,演出正精彩,广大市民通过小品、歌唱等形式,将“讲文明、树新风、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的文明之歌传遍了街头巷尾,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氛围日益浓郁。
一个地方的人文气息是这个地方的灵魂所在,也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正是人文气息的熏染,正是文明之风的洗礼,在日新月异的变革中,遵义经济社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透过发展之窗,我们可以看见,近年来,我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着力点,以提升市民素质为目标,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在全社会大兴“勤俭节约之风、读书学习之风、文明礼仪之风”,积极打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的打造,说到底也是城市文明、人类文明的打造。思想道德建设更是文明的重要内涵之一。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到市委中心组讲课,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执行力建设、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宗旨教育、党的建设、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对等专题集中学习。同时,我市紧紧围绕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结合“一建双创”工作,深入开展理论研究,推出了《遵义市服务业“十二五”战略发展研究》、《遵义市“百村、百企、百校”思想政治调研》、《深化“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思考》、《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中开创事业新局面》、《建设“山水田园城市的对策与思考”》等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遵义市用舆论营造氛围,鼓舞人心,激励士气,引导群众。我市在认真组织开展道德模范评选、公民道德宣传月、革命传统教育等活动的同时,深入贯彻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经验交流会精神,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开展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对网吧、互联网、荧屏声频、出版市场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力度,加强了对网吧督查力度。特别是加强了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管理,积极为未成年人校外活动提供场所,加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力度,现全市两馆(图书馆、文化馆)除务川自治县、湄潭县两馆、仁怀市图书馆、赤水市文化馆等6个馆正在抓紧建设中,其余15个馆已完工并投入使用;近450个“农家书屋”建成并投入使用;200余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全市14个县(市、区)近200个乡镇;争取中央有关部门和省、市财政投入,修缮遵义会议纪念馆,兴建了土城四渡赤水纪念馆;目前遵义市辖范围内共有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0个,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5个,各地依托各类阵地,坚持公益原则,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动。
教育是立国之本,也固然是城市文明之本。在创建积极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过程中,我市切实抓巩固提高,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抓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各级各类教育水平;抓项目建设,切实改进中小学办学条件;抓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教育者素质;抓保障机制,着力实施教育资助“民心工程”。今年,围绕“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我市积极向省教育厅争取,除凤冈县外,还争取余庆县、遵义县、仁怀市成为全省23个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新标准试点县。试点工作的有力推进,必将为我市“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带来新的机遇,促进全市义务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目前正在研究制定《遵义市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实施意见》以及14个县(区、市)“两基”巩固提高分年度推进规划,确保2020年全市“两基”工作达到省委、省政府制定的目标要求。
城市靓了,环境美了,人们笑了……行走在城市音乐广场上,漫步在居民社区内,或悠闲于湘江河道边,随处可见人们积极开展丰富精彩的文体活动。在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过程中,我市不断推进和完善市、县、乡三级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当前,全市已争取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项目97个,送文化下乡、进社区活动正有序开展,全市每年平均送文化下乡演出300余场次,送图书资料50000多册(份),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今年以来,为学习和借鉴外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的好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提高我市创建工作水平。我市组织队伍,先后实地学习考察了南宁市、成都市、长沙市、广州市、贵阳市等文明城市创建经验,完成了《赴南宁、成都、长沙、广州文明城市学习考察报告》、《贵阳“三创一办”考察报告》,为推进“双创”工作提供了较好的建议和对策。同时,还制定了《遵义市“一建双创”宣传工作意见》,采取新闻宣传、网络宣传、社会宣传、理论宣传、文化宣传等形式,进一步加强了对“一建双创”的重大意义和新亮点、新典型的宣传,加强了对“一建双创”中“不作为”和市民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的曝光力度。
文明之路是一条任重道远的追求之路,文明之花是一朵需要众人齐心呵护,精心浇灌的美丽之花。把我们的城市作为每一个人的“大家”,每个人都自觉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那么我们便会一步步迈上文明之路,文明之花也会四溢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