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养殖专业村的“领头雁”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0-14



“领头雁”王金定接受记者采访



大雁养殖场一角

中国新农村建设促进会试点——荟萃山新村全貌


    

    荟萃山永远是王金定的家 ——记登封市荟萃山村党支部书记王金定

    荟萃山位于登封市东部与禹州、新密交界,属登、密、禹三界县交界处。海拔800米,共5平方公里面积,全村七个自然村,四个村民组。全村四百五十亩土地,343口人。荟萃山村山高坡陡,土地贫瘠,水源奇缺,十年九旱。1990年全村的人均收入还不到八十元,全村长期存在着五大难:1走路难,2吃水难,3就医难,4上学难,5结婚难。

    荟萃山是河南省有行政村位置最高的特困村,为了改变大难,王金定在荟萃山带领18名党员全体群众整整拼搏23年。

    王金定从70年11月份从学校去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37部队,在部队侦察连工作,于73年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于77年退伍加到地方,因自己是正极电工,5级电气焊工,汽车驾驶员,被登记县安排在采矿厂工作,国家三中全会以后,在83年回荟萃山村和别人合伙开发一个岳爻煤矿,就在王金定所在的煤矿见煤后,于1985年,登封县政府让王金定回村接任了支部书记。

    王金定从当支部书记那时起就告诉自己:我虽然从部队回到了地方,但我还是一个军人,我在祖*队的大学校里铸练了6年多,我一定要发扬一个真正军人的作风,不论有多大的困难,我都会坚持住,要树一个军人的正气,一定要发挥一个共产党员在最困难的地方起到一个模范带头的作用。

    王金定在当支书期间,自己坚定两大原则:一、坚持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对各级政府和组织的指示决议坚决完成,不能带一点水分。二、要以民为父母,以群众利益为天,坚决不能考虑个人得失,处处事事要以公道为出发点,让老百姓用良心评价这个支书。所以村民家中的婚嫁丧娶,村干部都要到场,特别是丧事,都是村干部抬棺,都是王金定扛大头。王金定在村每项工程中没有减过任务,王金定的父亲是脑血栓后遗症,走路都走不成,但是挖大水池时,王金定父亲照样上工,但因天气寒冷,二十天后,王金定父亲旧病复发,离王金定而去,他走时对王金定说:"定,我们是革命老区的人,你是革命老区的后代,是咱山里人的主心骨,一定要为民办事,克服一切困难,把荟萃山群众的事办好"。王金定只有对我爹说:"爹,儿不孝,真对不起你。"

    荟萃山村有个五保户叫王斗,死在了敬老院,当时天下雨,王金定用架子车,一头牛前面拉着运回到了荟萃山进行了很规范的安葬。荟萃山建屋顶接水池,半年内白天和晚上给群众无代价的拉料,如是晚上拉沙都是自已卸车,等第二天群众知道后,掉下眼泪。

    党的新农村建设政策来了,王金定很高兴,知道荟萃山要变化了,外出看了很多新农村建设村,但才知道都是煤矿,铝矿和其他赔偿重建的,荟萃山村又失去了希望,荟萃山怎么发展,这个决定半年内王金定才做了出来。搬,坚决要搬,王金定多次向上级申请,多次向上级反映荟萃山的生存情况,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荟萃山新村终于在08年的5月12号开工了,以王金定为首的村两委对全村的群众进行三次发动,发动的主体是在上级党和政府的支持下,我们要自力更生,在拼一次,搬下山去重建我们的家园,但群众也知道全村整体搬迁需要千万以上的资金,会不会搬成是个问号。群众的情绪不高,王金定就在第三次村民大会上割破手腕,向村民写血书,表了他的决心,他要用生命担保一年之内让村民全部搬迁到位。

    群众发动了,10天之内群众各方组织资金57万元,保证了5月12号的开工起动。在新农村建设中,资金紧缺是个大问题,王金定家庭所有成员组织了起来,又发动他兄妹七个,求所有的亲戚,所有的战友。所有好友让他们给予了帮助。工程一天一天的紧张的进行着,他的好战友来支援建设新村,也就是邻村的李占峰书记,为新村建设又垫资几百万,是工程在半年之内新村主体工程全部建成。接下来装修怎么办?王金定和李书记村里所有的办法都想尽了,所以在新村召开全体村民大会,在全体党员和党旗下宣誓,他又一次割破手腕,在毛主席像前第二次写下血书,在此情况下全体群众都放生大哭:王书记,请你不要用生命给我赌了,我们都出去借钱贷高利贷,结果两天之内群众又组织资金50多万元,使工程继续下去,然后我们又贷高息60多万元,架了十千伏高压,打深井374米一眼,彻底解决荟萃山新村水电问题。

    荟萃山村民搬下后,为了安排村民就业,09年7月份王金定注册一个郑州市荟萃养殖有限公司,总投资三百多万,能安排村民就业35人,现在正在扩大生产,使更多的村民安排就业,增加收入。

    关于王金定和荟萃山的感人事件实在是太多。在老村路修通的时候,王金定买了一部汽车,负责每天给群众拉水和其他东西。有一次汽车坏了,部分出面等着吃水,王金定用三轮车拉水到村的路上,三轮车翻了,水包压在了王金定身上,当时是夜间12点,山路上无人,整整压了7个小时,当时王金定只剩下一口小气。

    早上群众发现后,把王金定弄进了医院,抢救过来后,腿三个月不会走路,在20多年中,王金定上山下山过程中,因村里穷,买的车都是二手车,常出现事故,王金定和四部车一起滚下山,2辆解放,2辆东风。

    有一次王金定跟着车下去了,有一次是王金定和他的小儿子一起下去了,两次头部和身上都是七八次重伤,但都没伤到致命之处,使王金定才能继续的活下来。

    1993年,荟萃山村五保户死在了敬老院,政府通知让村给他弄回来,补助80元,王金定用补助的80元买了一部旧架子车,用自己的钱给买了五保户所穿的衣服,又买了花圈,从山上牵了一头牛,王金定和牛拉着架子车把五保户拉回了荟萃山,因王金定俩妹子在后山,知道父亲当时也在医院,她听别人说:你哥拉着你爹还有花圈回家了。王金定妹听说后,从后山哭着跑到家,后才知道王金定拉的是五保户王斗。

    因王斗在山上是有名的乡村医生,为群众服务了一辈子,因山区特贫困,小时候无爹娘,一生没有找到老伴,想到这里王金定给他带孝背番,召开全体群众大会,王金定说:每个荟萃山无儿子的,王金定都是他们的儿子。

    五保户赵先得,1998年7月下大雨,三间房屋被损坏,即将倒塌,为救出找先得的一千多斤粮食和所有的东西,王金定就上到先得的房上,让群众搬出了所有的东西。

    五保户王松臣在93年娶了痴呆老伴,后得一小女,需要全部用奶粉喂养,王金定是每十天送一次十天内所需奶粉,王松臣女儿已上初中,学习很好。

    每当提起以上这些感人的实际,王金定都一笑了之。因为,在王金定的心里荟萃山永远是王金定的家,荟萃山村民都是王金定的亲人。

    王金定是荟萃山和荟萃山村民永远的好儿子。

    王金定始终用军队的精神和军人的品质,兑现着复转军人牢记使命、再创辉煌、为人民服务的诺言。(作者:中国新农村建设促进会会长:党金国)




责任编辑: 县域经济来源: 大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