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访谈:刘汉元 为川商立言的商界传奇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0-15
|
■他在巨浪中稳健把舵,近三十年商界长青,成就通威集团这艘商业航母
■他代表海内外川商发起倡议,身先士卒、责任在肩,续写商界传奇
■他的思想比他的财富更精彩、更重要,誓言要为川商立言立德

10月28日,在四川省委、省政府主办的首届川商大会上,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为全体川商激情代言。这位中国民营企业界的传奇人物,向参会的1500多名海内外川商代表发出倡议,号召大家肩负历史和现实赋予的神圣使命,积极主动参与四川产业转移和西部经济高地建设,把川商"裂变"的速度化作"聚变"的力量,将川商打造成世界级的优秀团队,为四川灾后重建和"两个加快"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2008年,之于川商,是一个特殊年份。改革开放30年,一大批意气风发的川商被推向经济建设前沿,过去的30年还来不及总结和梳理,下一个30年便在地震灾害、全球金融危机的寒冬中开启。机遇和挑战,是川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自古以来,"立功、立德、立言"的中国传统价值追求,一直为这个民族提供着经久不竭的精神动力。而对于从茶马古道走出的千年川商,今朝复兴的历史使命,决非仅仅在于自我发展的"立企"或个人英雄主义的"立功"上,"立言"、"立德"更是全体川商的责任和使命。
从80年代初500元人民币创业,到如今超过200亿元的销售额,刘汉元以其"商界长青树"的美誉和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价值追求,已被公众和媒体广泛誉为新一代川商领袖。近日接受记者专访时,他直率地表达了川商要立言、立德的朴实志向。记者认为,刘汉元和他带领的通威集团,无疑是四川乃至中国经济30年历史跨越的一个缩影,也为我省民营经济下一个30年的发展提供了标杆和样本。
商道传奇之立企:
一只网箱成就商业帝国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回望改革开放30年,无数企业在改革的大潮中崛起倒下、起伏跌宕,无数企业家在历史的浪涛中功成名就又黯然退场。据记者调查,1992年首届中国杰出青年企业家获奖的十五人中,依然还存在的企业仅两三家,其中就包括从四川走出去的刘汉元和他的通威集团。
刘汉元的商旅传奇始于一只小小的金属网箱。1984年,刘汉元创造性地发明了渠道网箱式流水养鱼技术,开创了中国水产养殖新纪元。随着1986年这一技术被国家科委和农业部列为"星火计划"和"丰收计划"进行全国推广,精明的刘汉元随即转向饲料生产和销售,由此建立了日后大名鼎鼎的通威集团。
二十余年来,刘汉元带领下的通威紧跟改革开放节律,稳健跨越,时至今日,已发展成为以饲料工业、水产为主并在化工、新能源、宠物食品、IT、建筑与房地产等行业快速发展的大集团,拥有遍布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地区的近百家分、子公司,拥有员工上万人,其旗下的通威股份,已是全球最大的水产饲料生产企业及主要的畜禽饲料生产企业。
在水产领域连战连捷的同时,2007年刘汉元看准未来新能源的发展趋势,提出"做中国最大清洁能源供应商",斥资数十亿元进军太阳能多晶硅领域。面对全新的行业,刘汉元雷厉风行的性格说到做到,其一期1000吨/年多晶硅项目仅用了1年的时间便建成投产,改写了千吨级多晶硅建设工期普遍需要3、4年的历史,被誉为"行业奇迹"。
接受记者采访时,刘汉元对未来一如既往地充满信心。"到目前为止,我们认为通威是全中国最有条件去做2000亿元、3000亿元水产品市场的企业"。目前,通威围绕水产和新能源双主业链条发展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打造"世界级安全食品供应商"和"世界级清洁能源公司"。
记者了解到,根据通威的发展计划,尤其是根据目前的发展速度,到2010年,通威销售收入将稳稳超过300亿,甚至可能达到500亿元,除了保持水产业的领先地位外,还将成为全国最大,世界前三的新能源企业,并成为亚洲最大的宠物食品生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