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明芳:引领京族群众走向小康的“领头羊”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0-26
|
“苏支书,这几天通宵喝酒的游客增多,许多学生也趁着退潮到海滩上捡贝壳,我们应该加强巡逻,防范各类治安案件。”14日凌晨3时许,苏明芳接到驻村警务室警长黎松屹打来的电话。
“好的,我们立即组队出发。”苏明芳回答。不到10分钟,7名身着迷彩服的青壮年握着手电筒,先后从村子的各个方向跑到哈亭广场,他们集结完毕列队出发,开始到金滩巡逻。他们都是村里的义务治安队成员,“队长”就是村党支部书记苏明芳。
苏明芳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万字加氵旁)尾村委会的党支部书记,是我国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唯一的京族代表。
“京族三岛”与越南隔海相望,总面积为20.8平方公里,总人口约有2.1万人。作为中国唯一的海洋民族,京族人曾经过着“靠海吃海”“以鱼换粮”的贫穷生活。
改革开放使曾经贫瘠的京族聚居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1996年苏明芳担任村委会党支书后,他充分利用与越南接壤、语言相通的优势,动员村民大力发展边境贸易。与几十年前海产品只用于换购柴、米、油、盐不同,现在村民的海产品收购、加工和销售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机械化渔船代替了传统的手划竹排,生产效率极大提高,加上集体发展海产养殖业,全村每人每年收入超过5000元。
除了发展边境贸易,苏明芳还带领乡亲们大力发展旅游业,使村民的钱袋子不断“水涨船高”。如今,村里已经建成4A级的“京岛旅游度假区”。
走入美丽而平静的京岛,随处可见漂亮整洁的楼房,京族同胞以前住的草棚屋和石条瓦房,现在只能在京族博物馆里看到。许多村民家的院子里停放着小汽车,其中不乏“奔驰”和“宝马”。
在一户吴姓人家的别墅前,停着一辆“保时捷”。据称车主是一位“70后”,长期从事煤炭生意,他的公司近几年每年的营业收入都在6亿元以上。
记者采访了解到,京族同胞的人均年收入已经从10年前的2000元,增长到2009年的8000元。这个曾经长期被人们用“靠天吃饭”来形容的少数民族,已经成为中国最富裕的少数民族之一。
富裕后的京族群众有着更多的需求。2008年,苏明芳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他感觉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加沉重了。群众有什么想解决的问题、想反映的情况,都会来找他。多年来,他的足迹遍布海岛的每一个角落,为乡村道路建设、边境民族地区发展等问题奔波。
京族有着独特的文字——“喃字”,也有着隆重的传统节日——“哈节”。独弦琴传人、京族老人苏春发感慨地说,京族群众能越来越富裕、“哈节”能在2006年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都离不开苏明芳多年的努力,无论是村支书或是全国人大代表的角色,他都十分称职”。
“哈节”就是唱歌的节日,京族过“哈节”时,村子里男女老少穿着一新,聚集在最有京族特色的建筑“哈亭”举行迎亲、祭祖、唱哈等活动,祈求生产丰收、六畜兴旺。进入20世纪80年代,苏明芳和京族群众一直都在谋划恢复传统的“哈节”和京族的“歌圩”,目的是让村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如今,岛上平整的水泥路面四通八达,村里不仅建成了全国首家京族博物馆,还组建了京族传统歌舞艺术团。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畅游美丽的十里金滩,还可以领略京岛独具神韵的海洋民族文化。
“团结富裕+文明和谐=小康”,生于1952年的苏明芳对未来充满信心,他说:“大海有退潮涨潮,但全国人民和京族同胞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因为这是历史的潮流。”
(作者:梁宇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