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香包文化产业 打造民俗文化精品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1-02
|
华池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东北部,是中国第一块旧石器出土的地方,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西北地区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南梁政府的诞生地,是新中国妇女解放的先驱——刘巧儿的家乡,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香包——金代宝石链香包的发掘地。华池作为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红色文化厚重、人文文化先进、民俗文化独特的县域,在全市上下积极开发香包民俗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强市的大战略、大背景下,如何才能挖掘自身潜力,卓有成效地抓好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开发,已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结合实际,我认为,华池要大力开发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整合资源,发挥优势,从振兴老区经济的高度来审视民俗文化产业
华池是一个历史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传统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资源富集的地方。如何对华池民间文化资源进行抢救、保护、开发与创新,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使之成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和“硬招牌”,是一项重要任务。(一)正确认识香包民俗文化产业的本质。华池香包文化是华池老区人民民风淳朴、聪明善良和勤劳勇敢的内在精神品质及民族气节的外在表现,既是一种产品,更是一种形象。要从发扬老区传统,振兴老区精神,重塑老区形象的战略高度来深刻认识和把握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的重大意义和现实意义,大力开发华池的香包民俗文化产业。(二)注重整合、发挥各种民俗文化资源优势。按照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把县内各种文化资源有机整合起来,融入到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的宏伟事业中去,相互补充,相互借力,使各种资源优势活力迸发,为推动华池民俗文化发展发挥集聚作用,产生集聚效应,努力将文化产业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三)建立大开发、大开放的民俗文化产业格局。民俗文化就是市场经济的有效载体。要牢固树立“小香包、大产业,小香包、大市场”的经营理念,自觉搭建经济社会发展和开放开发的平台,把民俗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做优,构建良好的人文环境、投资环境和干事创业环境,以优越、和谐、友好的环境吸引外商慕名投资建设华池,吸引各种人才汇集奉献华池,真正形成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全面开放、全面开发的大发展格局。
二、注册商标,打造品牌,用经营商标的理念来经营民俗文化产业
品牌作为无形资产和重要战略资源,是市场竞争的“命脉”。以精品意识开发和包装香包民俗文化,提高其艺术鉴赏性、趣味性、娱乐性和参与性,是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华池香包民俗文化产业的开发,就要立足叫响“巧儿香包”、“妞妞花”两个品牌,打好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四张“王牌”,引领系列产品开发,着力开发九种系列产品。(一)千岁香包。立足古朴典雅、返璞归真,按照原件仿制,串上佛珠,用木质盒子包装,印制精美收藏卡,注册防伪商标。(二)挂毯。以名人图像、旅游景点、特色农产品为背景,制作成便于携带、悬挂的大件刺绣挂毯,向高级宾馆推销。(三)绣片。用画框装裱,成为居室装饰的首选佳品。(四)小香包。在保持原有规格尺寸的同时,再开发一类一寸大小的产品,便于随身佩戴,汽车里悬挂。(五)礼帽。计划为第六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设计制作一批太阳帽,申请节会指定产品。(六)马甲。为节会工作人员和来宾设计一种独具庆阳民俗特色的马甲,为节会服务。(七)绣鞋。突出红色革命特色,按照南梁军鞋的样式,在加工设计包装上求突破、上档次。(八)鞋垫。计划与富贵鸟、红草帽等知名厂家联营,成批量地生产巧儿鞋垫,借机把产品销售出去。(九)剪纸作品。突出收藏价值,将剪纸作品装裱后,请名家题词,以诗书、挂轴、条幅等样式,采用筒装纸质包装,上市销售。同时,要瞄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敢想、敢闯、敢干,把香包产品和红色旅游产业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开发一批反映华池红色革命历史和北京人文奥运的香包精品,申请“中国香包之乡”命名,选择有代表性的香包、刺绣、剪纸产品,申请将其列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指定产品,借机打造华池香包的民俗文化品牌。
三、打造龙头,全民动手,以振兴手工业的办法来传承民俗文化产业
发展香包民俗文化产业,也需要市场的认可和企业的支撑。华池的精细手工香包、刺绣、剪纸作品在庆阳市属一流,很受客商青睐。就是缺乏规模化、实力强的文化产业集团、大公司的带动,缺乏专业人才的指导,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动手的积极参与。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不能使丰富的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就无法形成强有力的品牌竞争优势。因此,要把手工制造业当作促进华池经济的“轻工业”来振兴、来发展。(一)建办龙头企业。以优厚的资本为前提,以名牌产品为招牌,以全民动手为基础,坚持政府引导,社会支持,市场运作,提供技术指导、专业培训、信息服务、减免税费、资金帮扶、商标注册等多种优质服务,每乡镇至少要建办2个产业化程度高、生产经营规模大、辐射范围广、综合效益明显、在市场竞争中有明显优势的大型手工制作企业,按照“公司+农户”的运作方式,成批量地加工以香包、刺绣为主的民俗文化产业,形成规模优势,发展规模经济。(二)建立专业生产大户。形成以龙头企业带专业大户,以专业大户带专业小户,以专业小户带零星生产的格局,使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得以快速健康地传承和发展。(三)大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除聘请专业对口的大中专毕业生到文化局工作,专门创意设计,推陈出新外,还要通过在县内中小学的美术课、职业中专专业课中增设刺绣、剪纸等手工制作内容,以及开设春蕾女童刺绣、剪纸班等多种形式,加强后备人才培养,为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开发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
四、设立机构,大力促销,依组织有序的方式来推动民俗文化产业
如何推动零星分散、自制自销向有组织、有规模的方向发展,是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开发需要着力解决的又一个问题。因此,就必须不断拓展香包等民俗文化产品市场,尽快建立一个遍布全国各大城市、坚强有力的民俗文化产品销售网络。首先,要加强县内销售。要在县城租赁门店,布置香包、刺绣、剪纸等民俗文化产品展销门市,与巧儿香包公司联营,组建专业营销队伍,下乡进村入户收购农民手中的文化产品,把零散的产品收集起来,成批量地推销出去,缩短产品滞留时间,加快商品流通进程,使产品及时变现,调动各方面的生产积极性。其次,要对外设立销售窗口。鼓励香包生产大户到西峰、厦门、北京、大连等地设立销售门店,向外打开销路。同时,要筹建庆阳民俗文化陈列馆,将全市香包、刺绣、剪纸、雕刻、编织、书法、绘画、农耕文化等所有名人、名家的名作征集展出,与华池红色旅游产业开发相映成趣,使其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大旅游景点。
五、推介项目,开发产品,靠发展经济的手段来拉动民俗文化产业
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作为一个文化与经济互动,集商流、物流、人才流、信息流、资金流于一体的综合性盛会,已成为庆阳与外界广泛合作交流的有效载体。要继续以香包牵线、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促进发展为宗旨,以政府牵头、企业主导、群众参与、市场运作为模式,积极参加“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兰洽会、西部商品交易会、宁县九龙金枣节、正宁苹果节、庆城周祖陵文化节、环县皮影节等节会,借助各种节会平台,推介、签约一批招商引资大项目、好项目,力争在招商引资上有大的突破和新的进展,赢得新的发展机遇,促使经济和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和谐发展。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工农业新产品开发力度,不断拓宽广度,向纵深发展,抢占市场先机,带动华池的香包文化产业力争在短期内形成一种良好的开发趋势,有一个大的发展。
作者 马斌(原甘肃省华池县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