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中县全力打造现代都市农业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1-08
|
今年9月初,农业部颁布了首批认定的5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辽宁省的辽中县名列其中。辽中县坚持用创新思维和工业理念谋划农业,以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为目标,以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为主线,大力实施项目牵动、龙头拉动、示范带动、科技驱动和品牌推动五大战略。在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作中,辽中县在现代农业的观念引领下,创新了一条农业与二三产业相融相汇,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新思路。
辽中县代县长杨树向记者介绍:“辽中农业基础雄厚,具有发展现代农业的先决条件。辽中现代农业的发展注重农作物收割后的贮藏、运输、保鲜、加工等增值环节,使现代农业与二三产业有机地融合。”
深秋时节,记者在辽中切实感受到了现代都市农业大潮滚滚涌来。沈阳近海食品加工园位于京沈高速公路茨榆坨出口处,区位优势明显,已吸引了南京雨润、湖北梅林正广和食品深加工项目等8家国家重点农事龙头企业前来投资发展。养士堡镇果蔬经济区的快速发展不但使当地农民受益,也吸引了周边几万农民前来就业,已形成专业的打工市场。白家岗村农民富梅告诉记者:“我从去年11月份农闲的时候就开始到这儿打工,在棚里栽苗、摘菜,每个月都能挣上1000多元,还学到了不少棚菜生产技术。”大黑岗子镇把大力推进设施农业作为摆脱困境、奔向富裕的最佳选择,全年计划新建蔬菜暖棚1万亩,春季已经建棚5100亩。全镇9个村争先恐后上报发展秋季建棚计划,力争在上冻前确保5000亩大棚建设全部竣工。
辽中县农经局局长刘登文向记者介绍,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和实践,辽中县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设施农业占农业比重不断加大,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外向度显著提高,农民快速增收。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8800元,同比增长21.1%,并已初步形成了设施型、加工型、集约型、外向型和休闲型等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模式。
设施型农业全面推进。高标准日光温室小区建设成效显著,仅用2年多时间,就已新建日光温室万亩规模连片大区3个,千亩规模连片大区17个。目前,全县日光温室面积近28万亩,在沈阳市排在首位,在全省名列前茅;高标准畜牧小区建设实现突破,几年来全县完成高标准畜禽养殖小区340个;水产养殖小区建设稳步提升,建成了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个,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6个,冷子堡镇被评为辽宁省淡水鱼“特产之乡”。
加工型农业快速发展。近海食品加工园建设全面启动,坚持“外引内育”抓龙头,通过强力招商引资,禾丰牧业、香港陈记、北京伟嘉等一批具有强带动力、辐射力的大项目、龙头项目纷纷签约入驻园区,一个独具特色的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已初具雏形。通过增殖服务,扶持壮大了鑫禾米业、克达饲料等一批本地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成立专业合作社,建设基地,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新格局,从而带动产业快速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目前全县共有农事龙头企业278家,其中规模以上102家,国家、省、市重点龙头企业40家,有效地提升了辽中县农业产业化水平。
集约型农业效应明显。辽中县将农业经济区作为发展集约型农业的重要载体,不断加大对三个农业经济区的投入,农业经济区集约示范效应明显。近海果蔬经济区已成为沈阳市五个重点农业经济区之一,核心区主导产业已形成5万亩连片规模,是全省最大的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区,被国家农业部批准为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肉牛经济区稳步推进,全县肉牛年饲养量近35万头,随着投资2.8亿元的神舟集团肉牛屠宰加工项目、投资1亿元的上海海乐斯现代肉牛养殖项目等一批大项目的引进,集繁育、养殖、加工、交易于一体的近海肉牛经济区已初具规模;林果经济区快速起步,现已建成4万亩寒富苹果产业基地,其中高标准寒富苹果示范园4个。
外向型农业异军突起。创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农产品出口示范县工作进展顺利,已经通过国家初步验收。继辽中县6家水产养殖企业淡水鱼产品持续出口日、韩等国后,2009年专题召开了对俄出口报告会,积极开展了同牡丹江、满洲里等远东边境地区的贸易洽谈,并取得突破性进展。满洲里口岸最大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城琳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已在辽中县注册沈阳新港果蔬有限责任公司,同辽中县合作建设5万亩绿色蔬菜出口基地,并将蔬菜打入俄罗斯市场,年出口额将达到1.5亿元。
休闲型农业方兴未艾。依托近海珍珠湖、杨士岗绿波湖和十大线、乌杨线两条绿色果蔬长廊等资源优势,突出发展体验农业、观光农业、租赁农业和展示农业等休闲型农业,集中打造在全国叫得响的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品牌。初步启动了近海生态农业绿色观光旅游项目,去年一年共接待辽宁青旅等组团游客1万余人。同时不断加大休闲农业招商引资力度,目前已引进了总投资5亿元的沈阳金厨集团近海珍珠湖国际农业休闲度假项目和总投资1.5亿元的天水桃园绿波湖农业观光园项目,现正在规划建设中。
(作者: 于险峰 张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