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根:捡破烂“捡”出来的亿万富翁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1-10

    

    当同龄人开始在家享受天伦之乐时,胡永根却借来500元,骑自行车收废品,开始创业之路。凭借过人胆识和超凡眼光,17年的时间里,创造出上亿财富。


    56岁,他进县城拾破烂


    1936年,胡永根出生于四川新津县一个贫困家庭,1958年从成都空军技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工厂里。不甘心做工人的他常有做生意的念头,后来他的生意梦并没有实现,而是回到了新津农村务农。

    “全家一年收入还不到100元,最困难的时候,过年只买得起两斤猪皮。”胡永根说。1989年,女儿已经10多岁了,穷得连双鞋都买不起,只能让女儿光着脚上学。“不能再仅靠种田为生了。”已经56岁的胡永根决心到县城拾破烂卖。


    揣起5毛钱,去茶馆谈生意


    胡永根向朋友借了500元,买了一辆自行车收废品。他每天要忙到很晚才能睡,凌晨3点又要对废品进行分类、装车。“每天只能睡3个多小时。”胡永根说,当时做的都是转手生意,利润很薄,很艰辛。

    1991年的一天,正是他最落魄的时候,他要到成都和别人谈生意,翻遍了所有口袋才找到5毛钱,而约好的地方是一家茶馆。没办法,胡永根只得骑着自行车出发。“掺茶时我借口上厕所躲了出去。我舍不得花身上仅有的5毛钱。”

    由于当时新津只有三四个人上门收购废品,半年后,胡永根的生意开始扩大。


    重回起点,万元被没收精光


    1991年初,胡永根在新津县五阳西路三号桥附近,以一年5000元的价格租下三间简易平房,取名“华声商行”,开始定点收购废品。1992年,胡永根购买了县电力公司处理的废旧电线,因为电线是一段一段的,看上去很像人为割断的,结果公安机关认为这些电线来路不明,将其没收,胡永根因此损失了几千元。

    事隔不久,胡永根又被没收了几次货物。“最怕买到贼货。起早贪黑地干,结果什么也没得到。”前后损失近万元,而这些就是他做生意以来积累的全部资产。


    时来运转,积累首个一百万


    1993年初,坚持下来的胡永根的生意出现了第一次大转机,新津县国有重金属回收公司让他挂靠公司经营,而当时废金属的利润上升到每吨3000元到4000元。1993年底,胡永根盘账后,发现自己的资产已经达到数十万元。最令他开心的是:他所挂靠的公司决定承包给私人,同时国家也放开了私人收购废旧金属的条件。“做生意最重要的资本和机遇都被我抓到了。”胡永根一发不可收拾,到1996年,该商行的营业额达1500万元,他也成为名副其实的百万富翁。


    再上层楼,扩展省外市场坐拥十亿


    1999年,他的销售额达到5000多万元。同时,当地的金属废品回收竞争也异常激烈,“大家都看到了利润,纷纷涌入这行。继续坐守回收,无疑是坐以待毙!”于是胡永根派女儿赴沿海等地进行实地考察,探索金属业的新需求、新市场,并与各地的废品业大营销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2006年,有房地产商看中了胡永根厂房所在地皮以及他在新津县花桥镇购买的40亩土地,出价两千万元。胡永根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对方。其实,只要走进胡永根的厂房,就可以找到他拒绝的理由:一间不足100平方米的厂房,里面所堆放的金属废品价值竟高达800万元。“生意最好时,一天的纯利润是20万元,”胡永根高兴地说。这几年,他经营的废品回收生意的年营业额均超过了10亿元,他也因此成为了闻名当地的亿万富翁。




责任编辑: 县域经济来源: 天府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