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贵仁: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1-11
|

“十一五”教育改革取得四个标志性成果
记者: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如果把“十一五”这五年放在您40多年教育工作生涯中,您会给出什么样的总体评价?
袁贵仁:“十一五”这五年,是我国教育事业成就显著、极不平凡、十分关键的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关于教育发展的几个主要指标,有的已提前实现,比如,中等职业教育年招生规模扩大到800万人,这一目标已于2007年突破,2009年已达868万。有的可望如期实现,比如,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预期为9年,2009年已达8.9年。
回顾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特别是近五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就可以概括为四个标志性成果:
第一个是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我国在2000年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2008年,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费,惠及了全国1.6亿学生。2009年,我国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4%,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9%。
第二个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09年为24.2%,在校生总规模达2979万人,位居世界第一。
第三个是职业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2009年,中职在校生近2200万、高职在校生1280万,分别占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半壁江山”。
第四个是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其中,最突出的是,建立健全了国家教育资助体系。义务教育全部免费,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建立奖助学金制度。资助体系覆盖了各级各类教育,确保了每一个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不能入学、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可以说,我国已经实现了由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