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装战线上的忠诚卫士——刘振中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1-11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的武装部长刘振中,多年来始终秉承“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誓言,由一名武装工作外行变成了内行,取得了突出的成绩。1996年至2009年连续14年被评为武装工作先进个人和先进单位,1996年至2009年连续被辽宁省朝阳县政府评为征兵工作先进个人,2010年被辽宁省朝阳市人民政府、朝阳军分区评为发兵预备役参训参建“双佳”个人。

    学理论谋建设。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他把《民兵工作条例》、《中国民兵》、《东北后备军》等相关书籍装在包内,利用训练、开会、出差等空闲时间,及时“充电”学习,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升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多年来,写读书笔记30余本,体会文章50余万字,打下了深厚的武装理论基础。面对升职和留任的抉择上,他义无返顾地选择了后者,他又一次在武装战线上迈出了扎实的一步。

    有为才能有位。在民兵训练、编兵整组、征兵工作、国防教育、用兵练兵等方面促使武装工作在基层末端的落实,发挥民兵突击力量强的优势。2009年50年不遇的大旱袭击了朝阳,他带领5个民兵抗旱救灾小分队,找水运水,解决了200余户农户用水困难,挽回农作物经济损失100余万元。面对当前征兵难题,他按照县武装部提出“一季征兵、四季准备”的思路,深入调查摸底,协调乡党委、政府,提出了“三个落实”的工作方法,使征兵工作每年都超额完成任务。“三个落实”即:一是当年落实义务兵优抚金;二是落实困难军人家庭优惠政策;三是落实退役兵回乡技能培训。刘振中同时将民兵整组和训练作为提升民兵战斗力的重要工作来抓,摸清兵员底数,掌握兵员在位情况,对外出人员做到“两个掌握”,即:一是掌握联系方式,二是掌握打工地址,确保随时能联得上,召得回。10多年来为部队输送了200多名合格的兵员。

    打铁需要自身硬。刘振中认为专业武装干部不仅要爱武更要“钻武”,武装部是地方党委、政府的兵役机关,岗位重要,他在解决制约武装工作发展的训练难、征兵难、教育难的问题上,结合地域特点和兵员素质情况,写了大量的研究性文章。结合近几年来国家火灾、地震、雨水冰雹等自然灾害给国家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严峻形势,他积极建议县武装部在各乡(镇、场)编配专业的抗震、防火、防洪、维稳等专业分队,自己买来相关书籍,制订计划,编写教案,组织乡民兵进行针对性训练,大家称他是“训练迷”。他说:“虽然我没有当过兵、打过仗,但我要成为兵的‘教员’”。

    兴武的领头雁。他始终牢记党管武装制度和原则,坚持工作汇报和请示制度,积极协调乡党委、政府领导的支持,经过自身的努力使武装工作在党委有位置、活动有内容、经费有保障、建设有规划。抓武装、建武装、用武装已经成为党委、政府的自觉行为。为使武装部正规化建设一次性达标,他积极想办法,筹资金,在最短的时间内配齐办公设施,落实了基本制度,在验收评比中受到领导好评。在全县大抓项目扶贫中,他帮扶的荒地村养牛畜牧小区,因为资金面临项目“流产”,他一方面鼓励30家养牛户不要放弃,另一方面积极协调县扶贫办资金投入,在他的努力下,扶贫办投入资金20万元,当年养牛户均增收4余万元




责任编辑: 县域经济来源: 辽宁县域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