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绿色经济”富民强县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1-16
|
广西品质优良的凤山县蚕桑
11月5日,广西凤山县长洲乡那烘村村民韦廷报介绍说,那烘村群众充分利用退耕还林、荒山造林政策,大力种植八角,目前全村已种有八角近万亩,户均八角面积20多亩,全村八角最高年产量达700多万公斤,产值1500多万元。这是凤山县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生态、经济双丰收的一个缩影。凤山县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紧紧围绕打造世界地质公园这个目标,通过大面积造林,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兴建沼气池等措施,使全县林业发展不断壮大。“绿色经济”成为凤山富民强县的坚实基础。
从“靠山吃山”到“靠山养山”。凤山县通过封山育林、灭荒造林、退耕还林、改燃节柴等一系列措施,使全县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到目前,封山育林10万多亩,退耕还林12.2万亩。目前,全县林地面积已超1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80%,2009年全县林业产值达3亿多元。据广西大学林学院退耕还林生态监测数据表明,凤山县水土流失面积由2001年的170平方公里减少到现在的30.5平方公里,减少了82.1%,土壤年侵蚀量由退耕前的150.5万吨减少到现在的47.8万吨,减少68.2%。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使凤山县局部地区又恢复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的良好生态。
凤山县大石山区面积占了一大半,石漠化治理任务艰巨。经过多年探索和比较,该县发现核桃是石山地区治理石漠化最好的树种。核桃不仅能够适应石漠化山区恶劣的自然环境、保护生态环境,而且还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该县坡茶村从2001年起开始种植核桃,经过近10年的发展,现在种植规模已近7000亩,2009年全村产核桃干果1000公斤。预计6年后,该村核桃产值达3060万元,核桃产业将成为该村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2009年,凤山县被确定为全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5个扩大试点县之一,全县上下克服困难,实施“林改攻坚年”、“林改质量年”和“配套改革启动年”活动,使林改工作顺利进行。截至10月20日,全县林改勘界任务全面完成,累计核发林权证面积161万亩。全县林下养鸡39万羽,发展林下圈养山羊3万只,林下种植近3万亩,林下经济稳步发展。
为巩固造林成果,凤山县充分利用东巴凤大会战、国债等项目,大力建设沼气池。到2009年底,凤山县沼气池总量达到3.0225万个,入户率达79%,并落实建设了42个农村沼气服务站,逐步形成建、管、用、修一条龙服务。凤山县林业局副局长韦联格算了一笔账:全县沼气池每年可解放劳动力54.4万工日,减少砍伐薪炭林约5万亩,产生经济效益超过5000万元。
发展“绿色经济”让凤山县山变青、水变绿、民变富、县变强。今年10月,凤山县被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列入世界地质公园名录,凤山县从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一跃成为世界级地质公园。
(作者:周恩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