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创新 绵阳招商引资成效斐然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1-24

在刚刚过去的第十一届西博会上,四川省绵阳招商引资及项目签约97个,签约总金额373.18亿元;科博会军民融合成果交易项目70个,金额240.6亿元,贸易成交额16.743亿元。成绩单上不止这一笔:今年1—10月,四川省绵阳市引进内资实际到位310.15亿元,同比增长29.08%。其中,2010年新签约项目307个,实际到位资金124.28亿元。

过去,四川省绵阳人曾因有长虹、九洲这些工业大树而骄傲。今天,艾默生、中国重汽、拉法基、江苏雨润……四川省绵阳人为众多外来集团加盟发展而自豪。

四川省绵阳建市25年,招商引资走过弯也走过坎。站在“十二五”即将开局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门口,四川省绵阳人回望远眺,下定决心,一定要在开放开发、招商引资上开辟一条新路来。

反思中找到方向:在大开放大招商中大发展

四川省绵阳是“一五”和“三线”时期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地区之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四川省绵阳依靠雄厚的军工科技发展工业,崛起了长虹这棵参天大树,长虹产值一度占到四川省绵阳工业总产值的80%。然而当长虹进入调整期后,四川省绵阳工业每况愈下。专家分析,四川省绵阳工业下滑的深层次原因,一是产业结构极不合理,二是外来企业增量不大。

“大开放才能大开发,大开发才能大发展。”四川省绵阳市决策层意识到,四川省绵阳是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建设的全国唯一科技城,有雄厚的科技研发和人才实力,但如果闭门建城,绝对是死路一条。只有大开城门求发展,引进强手搞竞争,才是四川省绵阳实现跨越发展的新生途径。

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役号角声中,四川省绵阳市委、市政府把营造环境、招商引资、开放开发作为经济主战场来突破,全市上下拧成一股绳,在招商引资这条路上奋力向前,创造出许多有效招商引资的新鲜经验,比如,变会议招商、集团招商为盯项目盯人招商。去年四川省绵阳引进的世界500强艾默生就是很好的例子。因为“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原因,这个项目差点搁浅。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想方设法找到每一个环节的决策者当面沟通,同时提供详尽的地质、水文等资料,证明到四川省绵阳投资是安全的,最终赢得了艾默生在四川省绵阳的投资。

近年来,四川省绵阳市委书记、市长几十次带队奔赴国内外招商引资,先后引进艾默生、拉法基、华能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华瑞汽车、中国重汽、五粮液集团、双汇集团等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来绵投资兴业,推动四川省绵阳工业大步转型发展。2009年,四川省绵阳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300亿元!

2010年,开放开发的脚步继续加快,思路更加明晰: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企业招商、产业链招商和优势资源招商。这一年,四川省绵阳招商引资成绩单上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重汽集团在绵追加投资20亿元,形成年产4万辆改装汽车的生产能力,两年内达到年销售收入60亿元!

改变了过去那种只重存量不重增量的发展方式,给四川省绵阳工业格局带来了深刻的结构之变。

以长虹为依托,四川省绵阳引进河南洛阳玻璃集团建设PDP玻璃基板项目及塑料模具项目,推动四川省绵阳电子信息产业向高端产品转型;引进中国重汽、华晨汽车零部件等项目拉长汽车产业链;引进双汇、江苏雨润等企业,四川省绵阳食品工业脱颖而出;艾默生的一期产值只有15亿元,但它却可以带动50亿元的配套产业,带动大批企业到四川省绵阳来,让四川省绵阳融入全球产业链。大批外来企业的加盟发展,使四川省绵阳工业开始走出“一枝独秀”格局,迎来了以电子信息、食品、冶金机械、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精细化学为主阵容的六大优势产业群体。

追赶中形成特色:优势产业重拳出击

如何让大企业选择四川省绵阳?

经过艰苦地摸索练习,四川省绵阳从“学生”渐渐变成有自己一套理论体系的“老师”:发挥四川省绵阳产业优势,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吸引产业上下游企业落户四川省绵阳,填补四川省绵阳市产业链条缺口。进一步凸显四川省绵阳产业聚集优势,成为四川省绵阳近年来一直努力的方向。

2009年,中国重汽进驻四川省绵阳高新区。四川省绵阳实施了“一站式”全优服务,今年3月,首批80台“重汽绵专”牌自卸车下线。由于四川省绵阳人的全优服务,8月,中国重汽集团在去年投资基础上,追加投资20亿元,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4万辆改装汽车的生产能力,两年内达到年销售收入60亿元。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很快成为四川省绵阳市新兴的优势产业。

目前,沿着绵安北产业带,中国重汽四川省绵阳卡车、华晨汽车南方基地等项目已雏形乍显、初具规模。高新区以此为基础,在周边区域加紧规划5平方公里左右,建成集汽车组装、整车及零部件生产、汽车销售为一体的汽车产业带,努力促进四川省绵阳市汽车产业集中、集聚、集群、集约发展。而这也成为四川省绵阳招商引资的一种最佳模式。电子信息、食品、冶金机械、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精细化工……围绕这些优势产业进行招商引资,四川省绵阳人手上可谓是“筹码多多”。

2008年的一场大地震给四川省绵阳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但也给四川省绵阳的发展带来一次新的机遇。

变对口援建为对口合作成为灾区响当当的口号。市委、市政府领导认为,将无偿援建转化为互利互惠的产业合作,是把握和扩大灾后对口援建机遇的重要课题。近2年间,四川省绵阳市委书记、市长等亲自带队,脚步遍及山东、辽宁、河南、河北。今年前3季度,四川省绵阳再赴山东开展援建招商活动,签定了10个项目,投资总额达12亿元。如今,对口合作结出硕果,对口援建省在北川、安县、江油、平武建立起了4个产业园区,相继成为承接援建产业的重要载体,4园区建成后将形成300亿元以上的规模产值。

对口合作不仅为四川省绵阳市发展作出了贡献,更是给四川省绵阳的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了一次腾飞的机会。

极重灾区北川曾是一个老少边穷县,直到2007年工业总产值还不到10亿元。总投资17亿元的30家企业落户“北川—山东工业园”,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将超过100亿元。而投资15亿元的华晨汽车工业园项目,以华晨汽车生产为主轴,延伸到14个汽车零配件的子项目产业链,将改变极重灾区安县工业多年来倚重化工等高能耗产业的现状,对转变灾区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拼搏中遥想明天:打造一片投资热土

站在西部大开发新10年的临界点,四川省绵阳人的奋斗目标不变:将四川省绵阳打造成一片投资热土。

距离这样的目标,四川省绵阳的差距在哪里?

四川省绵阳建市后,没有引进一家利税上亿元的企业,缺乏投资规模大、带动性强的工业项目。重大工业项目引进效果也不理想,招商引资对推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没有完全体现出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四川省绵阳市对全国产业最发达、最集中、产业转移最密集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产业承接力不足。2010年上半年,承接珠三角地区来绵投资17.89亿元,仅占全部引资额的9%,承接长三角地区来绵投资也只有23.46亿元。

如何招好商?招大商?在新一轮东部产业转移浪潮中抢占先机?

思想引领行动。在今年的多次会议上,四川省绵阳市领导强调,四川省绵阳发展面临西部大开发向纵深发展、灾后恢复重建、东部产业转移等大好机遇,随着东部沿海地区企业要素成本提高、利润空间缩小,一大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必然向中西部转移,对此全市必须要有高度的敏锐性,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增强机遇意识,千方百计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推动四川省绵阳实现跨越发展。

招商战场上,四川省绵阳人打出 “环境牌”。2009年,四川省绵阳市委作出一项决策,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动力,倾力从科技、畅通、森林、宜居、和谐、清洁6个方面打造四川省绵阳,全面改善四川省绵阳发展软环境,提升行政效能,把四川省绵阳建成西部投资沃土。2010年全国第二次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四川省绵阳排名西部第一,全国第九!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天蓝、地绿、水清、人和”让四川省绵阳声名在外。

改善招商政策,四川省绵阳人下苦功。今年10月,四川省绵阳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决定》出台,建立项目引资奖励机制,提高招商引资积极性,改变过去奖励机制上不统一、不落实的被动局面。明年起,四川省绵阳市委、市政府将整合设立全市招商引资专项资金2亿元,主要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鼓励类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专业投资促进机构建设、招商引资服务平台建设、奖励激励机制建设、招商工作经费等。四川省绵阳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要优先支持招商引资项目,各地每年要安排招商引资专项资金。

灾后恢复重建打下坚实基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国科技城建设、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东部产业转移……面对这些机遇,四川省绵阳人敞开胸怀,高扬开放开发大旗,把四川省绵阳推向全省、全国乃至全球格局中去发展,符合经济发展规律,顺应时代潮流,前程辉煌。




责任编辑: 县域经济来源: 中国三农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