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我们的经济为什么失衡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1-24

    ●对十二五时期经济新格局有哪些不同的看法?

    ●国际国内经济失衡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为解决国内经济失衡,十二五规划建议做了哪些应对?

    ●中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哪些政策深义?

    

    新格局的特点是从非均衡发展向均衡的发展转变

    在最近这段时候,似乎有一个普遍的共识,“十二五”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对这个新的时期的经济新格局有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新格局就是中国从一个低中等收入国家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门槛。有的认为,新格局的特点就是中国将要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甚至认为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角色。还有一种说法是认为新格局的特点是中国的经济结构将要按照以人为本的方向进行快速的调整。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新格局的特点是从非均衡发展向均衡发展转变。我个人比较认同第四种看法。不过对于什么叫平衡,什么叫非平衡,什么叫再平衡,它的内容是什么?其实是有不同的理解的,我个人的说法是这样的,新格局的特点是过去全球经济那种非均衡的、两类失衡经济之间的脆弱平衡已经不能持续了。新的时期新格局的特点,就是要向一个再平衡的方向走去,世界经济和各国经济能不能在今后稳定的发展,取决于再平衡进程的状况。

    在前一个阶段,全球经济的基本特点,就是两类失衡的经济,这两类失衡的经济是互补的,就像人照镜子一样,正好方向相反,但是因为相反两者之间可以达到某种均衡,而这种均衡是非常脆弱的。这两类经济,一类经济像中国这样的经济,它的内部失衡的主要表现就是高储蓄率、低消费率。中国现在的储蓄率达到了50%,甚至更高的水平。另外一类经济,它的内部失衡的表现是低储蓄率、高消费率,像美国,美国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前,储蓄率已经降到零,甚至是负数。

    从2005年、2006年开始,中国的经济学家对于失衡的状况,中国的失衡的状况、美国的失衡的状况作过很广泛的、深入的讨论。这两种失衡的经济就本身来说,是无法持续的。因为它有正的大缺口,或者有负的大缺口。但是这两种经济之间通过贸易的往来,通过资本的流动,却达到了全球经济的一种平衡,而这种平衡是非常脆弱的。所以,要真正实现经济复苏,走出这次全球的金融危机,就要解决一个再平衡的问题。各个国家要实现自己内部经济的再平衡,进而达到全球经济的再平衡。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解决各自内部的失衡问题。

    

    造成我国内部经济失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要解决我们内部的失衡问题,我们就需要分析造成内部失衡的原因是什么。针对造成这种失衡的主要原因来采取我们的措施。现在大家都认识到中国过高的储蓄率、过低的消费率最深层的原因是因为增长模式或者说经济发展方式存在问题。所谓经济增长模式,核心问题是什么呢?就是在四种生产要素: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和人力资本(专业人员的劳动或者叫做知识和技能),这四种要素各自在增长中的贡献有多大,结构是怎么样的。




责任编辑: 周岳景来源: 北京日报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