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山阳“我是党员我带头,灾后重建竞风流”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1-26

    “入冬前就能住进新房了,我们受灾群众的生活有盼头呀!”。11月初,在欢庆的鞭炮声中,陕西省山阳县十里铺乡高一村占地22亩、计划安置48户因灾倒房群众的受灾群众集中建房工程一期顺利封顶。至此,全县规划建设的涉及490户受灾群众的14个集中建房点已全部动工建设并加快推进。

    今年7月连续两次特大暴雨洪水灾害发生后,山阳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把抗洪救灾、灾后重建作为创先争优主战场,不断把创先争优活动引向深入,使创先争优目标在灾后重建中得到充分体现。

    灾后重建的坚强领导核心

    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洪水灾害发生后,山阳县委及时预警,紧急下发《关于切实做好当前防汛减灾工作的紧急通知》和《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并迅速发出《关于在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通知》,以 “救灾重建当先锋、创先争优做表率”为载体,组织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把创先争优激发出的热情转化为救灾重建的强大动力,用救灾重建的成果检验创先争优的成效,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体现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山阳县委先后召开全县灾后恢复重建动员会、县委全委扩大会、灾后重建推进会等,印发《“7·23”特大暴雨洪水灾害恢复重建工作实施意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实施方案》,作出了《关于切实加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决定》,并及时编制完成了包括12大类1164个项目、总投资29.43亿元的灾后恢复重建 《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灾后重建的相关配套政策,就相关设施的抢修抢通提出时限要求,全面打响了灾后恢复重建攻坚战。

    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程迅速、有序、高效开展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全县44949名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因灾致危民房修缮和受灾群众建房进展顺利,203省道、5条县道、18条乡道、148条通村路恢复便道通行,30个乡镇所在地电力、通讯全部恢复,加固水毁河堤321处12.3万米,修复堤防3万米,县城防工程抢修加固到位,修复人饮管道6万米,解决5.3万受灾人口饮水问题,36所镇村卫生院(所)全部恢复正常医疗卫生工作秩序,修复水毁农田5901亩,实施综合管理6.1万亩,补种小日月庄稼4.2万亩,恢复蔬菜大棚和受灾经济林木720亩,实施核桃嫁接8.4万株,天竺山景区恢复重建取得显著成效,16家受灾企业恢复生产,灾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争当灾后重建的桥头堡

    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灾后恢复重建的成败。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把灾后重建纳入承诺内容,在灾后重建现场创先进、争优秀。

    西照川镇东川等村组组织群众1000余人对5460亩受灾玉米地进行清淤、扶苗,西川村组组织群众3000余人,动用挖掘机、拖拉机200余台次,对水毁田块进行复垦,补种蔬菜等小日月庄稼3290亩。牛耳川镇开展以互帮互助和灾后重建比进度为主要内容的“三帮一比”活动,推动灾后重建蓬勃开展。十里铺乡及时规划出两处受灾群众集中建房点,按照“六统一”原则加快推进,全力确保受灾群众入冬前入住新居。

    灾区人民的主心骨

    随着灾后重建的全面启动,山阳县各级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坚持连续作战,深入重建现场协调解决问题,推动各项工程进展顺利。

    在山阳县开展的“一帮一”结对帮扶重灾户活动中,县直各单位、各乡镇科级干部与重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协助因灾倒房户做好新居选址、规划设计和建设,协助倒房户做好灾后生产自救,同时协助做好思想帮扶,帮助顺利树立生产生活信心。

    在山阳县灾后重建中,全县14000多名基层党员自始至终站在最前列,奋战在一线,成为排危除险的先锋队、帮助群众的贴心人、稳定人心的主心骨,成为灾后重建的中流砥柱。为了尽快修复水毁城防工程,该县组建了以专业施工人员中的党员为主体的3支突击队,坚持24小时不间断施工,奋战15天完成了城防工程抢修,确保了主城区安全。在高坝店镇受灾群众安置中,每名党员都有一个“责任岗”,都要联系一户受灾群众。曾在激流中勇救群众的消防战士李安在城防工程重建现场火线入党后,以更大的热情投身重建攻坚。

    “我是党员我带头,灾后重建竞风流”。关键时刻,基层党员真正做到一个党员就是一种本色,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党员就是一粒种子。

    (吴怀玉 李岚 权涛)




责任编辑: 高红芮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