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红色旗,创文明县——华池县创建省级文明县综述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1-26

    发展抓项目,改革抓创新。基于此,2005年2月华池县邀请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来也旅游规划有限责任公司专家,完成了南梁苏维埃政府旧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方案,并逐级申报。经过多方努力,2006年,国家发改委批复项目建设资金6190.3万元,展陈项目国投200万元。

    国家批复立项,给予华池县极大的动力。该县又积极采取自筹、油田企业捐助、施工企业垫付等多种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在项目原批复的基础上,新增包括景区支线公路、景区沿线绿化、景区所在地配套设施及沿线配套设施建设等20多个项目,累计达到60多项,总投资2.137亿元。目前已建成以南梁革命纪念馆、大凤川军民大生产基地旧址、寨子湾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为主要框架的红色旅游景区38.04平方公里;配套建成南梁革命纪念馆停车场1处、三星级旅游厕所1座,景区绿化、步行道、供电、供水等设施;建成景区油路4条118公里,景区基础条件得到了全面改善。

    如今,走进以南梁革命纪念馆为中心的红色旅游胜地,有修葺一新的南梁红色文化广场、设计精美的新式展馆、形象逼真的汉白玉群雕、新铺的柏油路、完善的配套设施、绿茵茵的草坪、姹紫嫣红的花草……“真是今非昔比!”远道而来的游客不无感叹。

    好酒也怕巷子深。为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助推全县红色旅游开发步伐,华池县把扩大宣传作为关键来突破。2007年8月,成功举办了华池县第一届红色旅游宣传文化周活动,从此华池的红色资源宣传也随着红色产业的开发拉开了大幕。从2008年开始,华池县又实施了从悦乐到南梁公路沿线“红色旅游户外长廊建设”工程,在公路延线仅大型宣传牌就制作了近百面,使人们一进入华池县域首先感受到了深厚的红色积淀。在加大户外宣传的同时,华池县又精心策划制作播出了《走进华池》系列宣传电视节目,发行了《南梁之光》、《南梁烽火》、《刘巧儿》、《红色南梁·魅力华池》等宣传书籍,出版了《华池旅游指南》、《华池县旅游交通图》等服务刊物。去年,该县借助南梁苏维埃政府成立75周年庆典,广泛邀请各界人士走进华池,亲近南梁,宣传华池,推介华池。并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拍摄了以南梁荔园堡为故事发生地的数字电影《刘巧儿家飞来个小洋妞》,既宣传华池红色资源又宣传华池人文资源。借助“兰洽会”,该县举办的“红色南梁·魅力华池”红色旅游景区暨精品旅游线路推荐会,吸引了来自省内外的客商及省内部分市、县政府的相关负责人及旅游局、招商局、旅行社近700多人,印证了多家媒体华池红色旅游“红透”兰洽会的报道,使更多的人开始熟知华池。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可以说,华池县红色旅游资源得到了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的开发,红色景区硬件建设全面改善,软件进一步提升,服务设施完善。同时开发了兰州—会宁—六盘山—华池—延安和西安—庆阳—华池—吴起—志丹—延安两条省际旅游线路、庆城三八五旅部旧址—庆城周祖陵—环县陕甘宁省政府旧址—华池南梁革命纪念馆—列宁小学—抗大七分校—合水古石刻博物馆—西峰小崆峒一条市内旅游线路,实现了与周边地区的区域联动、联合打造、共同发展。同时基于旅游产业的全面发展,去年4月份,该县又委托浙江工商大学旅游规划设计院,对全县旅游资源进行现场勘查,编制了《华池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将全县的旅游资源分为红色、生态、人文、民俗四大类。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了以红色资源为龙头,生态、人文、民俗资源为补充的旅游格局,并呈现出旅游人数逐年增长的良好势头。2009年接待考察旅游团体216个,旅游人数达13.6万人次,收入达1300万元。

    伴随着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华池县所有乡甚至部分村,铺上了柏油路,道路两侧植上了常青树,修建了文化活动中心和文化广场,配套了文化基础设施……从根本上改变了落后的村容村貌,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除了农村的巨大变化,县城也随之悄然变美、变靓。夜晚徜徉街头巷尾,不时可见县城夜景流光溢彩、美不胜收,路灯、草坪灯、建筑物彩灯相互交织,五光十色,浑然一体,县城品位全面提升。

    目前,红色旅游已给革命老区华池县创造了新契机,提供了新引擎,正对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发挥着积极作用。

    华池县委副书记、县长张万福说,今后几年,华池县将继续围绕建立红色旅游大县目标,整合县内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红色旅游资源及其人文旅游资源,打造旅游精品工程。全方位、深层次地挖掘南梁革命历史“两点一存”的深刻内涵,全面提升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规模、质量和效益,着力将红色旅游景区打造成华池的靓丽名片,努力把红色旅游产业培育成强县富民的重要产业。

    省老促会扶贫养羊项目惠及山区群众



责任编辑: 周岳景来源: 甘肃经济日报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