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富翁当月薪480元村支书 积劳成疾病逝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1-29

    引水

    工程在“不可能”中开工了

    巴沟是丘陵,地不平,靠天收,农民吃水难,庄稼浇水更难,原先1000多亩耕地全是岭坡地,亩产30多公斤。

    1968年,26岁的张可山当上巴沟村委会主任。

    上任第一天他找到好友焦德水,“让我干,我就干,我的目标就是让巴沟的群众吃饱饭,要把水引上山”。

    这也是巴沟村祖辈的愿望。

    可巴沟丘陵水源落差120米,灌溉线长度为1800米,焦德水非常清楚,以巴沟的实力,这是个不可能的任务。

    没钱没工具,仅有的劳力还吃不饱饭没力气。

    张可山早为这个不可能任务想好对策,他要焦德水开砖厂,“你主持生产,我打井挖洞需要一部分砖,多余的砖卖出去赚钱,买机械”。

    机制砖一次性试烧成功,张可山却日渐消瘦,经常大口吐血,朋友们劝他停工治病,他说:“不行啊,引水上山工程要马上开工,一刻也不能停,停了百姓的工夫就白费了。”他告诫朋友:不要向任何人提起。

    焦德水回忆起当年,那时候,手烧的砖,没有挡雨的工具,一遇到雨季,砖就废了,我们只好停工,有时候感觉离目标遥遥无期。张可山只有几句话,“遇到天灾,我们要坚持”。

    在张可山“能吃饱饭”的承诺下,巴沟沸腾了:没有石头,村里人拆除家里的院墙、猪圈;没有水管,村民们把家里的粮食布袋拼接起来;没有电线、水泵,张可山四处游借。

    引水工程在一系列“不可能”中开了工。

    付出

    32岁就被摘除一叶肺

    有一年,张可山带人修建水池时,流沙涌进了水池,堵住出水口,巴沟人没有机械,当一堆人无奈地看着水面时,张可山开始脱衣服。他跳进冰冷的水里清理淤积。大家也不再说什么,纷纷跳了下去……

    有一次,工地的炊事员看到张可山身体不好,分食的时候,专门在他的碗里放些油渣。

    张可山把菜倒进了大锅里,搅一搅,和大家一起吃,他告诉炊事员,大家一样辛苦。

    1971年,巴沟的水引上了山,巴沟村人喝上了清澈的水,水道对所有田地顺利灌溉,1000多亩旱地全部变成了优质高产的良田。

    当年秋季,巴沟村的粮食单季亩产超过400公斤。巴沟人吃饱了,年轻的张可山成为巴沟村人的英雄。

    工程干了三年多,张可山的肺病拖了三年多。

    工程结束了,他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一叶肺和他的肋骨。

    他在领导的强制安排下住进医院,切除一叶肺,六根肋骨都被取掉半截,那年张可山32岁。




责任编辑: 周岳景来源: 新民晚报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