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经济转型升级:中部第一县产业调整快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2-06
|
在今年8月公布的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排名中,湖南省长沙县由第34位跃升至第25位,连续3年稳居“中部第一县”。
长沙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超常规调整产业结构,强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据统计,近6年来,长沙县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由16.3%下降到7.7%,第二产业由58.6%上升到68.5%,第三产业由15.6% 提高到23.8%。
兴工强县
1%的土地创造出90%的财政收入
今年9月,长沙县干杉汽配工业园正式面向全国招商,为陕汽长沙基地提供配套发动机、变速器、车桥的知名企业,都将成为此次招商的重点客户。今年8月陕汽集团与长沙县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陕汽集团在陕汽长沙基地已投资16亿元,5年内将增加投资至100亿元,到“十二五”末形成年产重型汽车15万辆的生产能力,产值可达200亿元。届时,长沙县将成为南方最大的重型汽车生产基地和主要零部件配套生产基地。
2000年,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长沙县域经济的发展面临着转型与升级的机遇,长沙县实施“兴工强县”战略,抓住当时消费品市场需求旺盛的契机,引进了LG、HEG、光南等电器、摩托车产业巨头,完成了资本积累。同时,从“引进一个LG,带来一个工业园”的经历中,悟出“只有依托园区,引进、培育龙头企业,才能带来集群效应”。近几年,以汽车为主的消费品市场转旺,长沙县把工业发展目光聚焦在更具市场前景的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业上,先后将“三一重工”、“山河智能”、“中联重科”三大工程机械巨头引入开发区,又将广汽集团、北汽福田、广汽菲亚特、陕汽集团、众泰汽车等一大批国内汽车行业骨干企业延揽入怀,使得与之配套的200多家企业纷纷落户“一区八园”。8月17日,日本住友集团与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约,投资3亿美元,兴建邓禄普轮胎生产线,成为落户长沙县的第20家世界500强企业。
“兴工强县”的战略转型让长沙县两大支柱产业迅速崛起:工业对GDP、财政收入、农民增收这三大指标的贡献都超过了70%。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工业经济占据了长沙县县域经济的一半左右。三一重工与中联重科、山河智能这3家企业平均每20天,就自主研制出一项世界一流产品,去年3家企业共创产值680亿元,今年,将打造出产值1000亿元的工程机械制造产业集群。在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两大优势产业双双过百亿元时,长沙县走上通过结构创新,实现产业升级的区域发展转型之路,开始建设“一都一走廊”———————中国工程机械之都、湖南汽车产业走廊,以全球视野加快资源聚集,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制造业不断向产业链高端延伸。长沙县通过长丰汽车与广汽集团的战略合作,引进了总投资50亿元的广汽菲亚特项目,项目将直接带动总投资逾40亿元的配套企业进入,并将极大地整合全县120多家汽车生产企业。“目前,广汽菲亚特项目完成注册,即将动工开建;北汽福田今年签订的20万辆新基地建设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投资32亿元重点调整产品结构、发展新能源汽车,实现年产汽车增加20万辆。”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长沙县委书记杨懿文介绍说。目前,长沙县规模以上企业超过200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达20家,由上市公司投资的企业达16家。2009年,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南部5个工业乡镇,实现财政收入47亿元,相当于长沙县1%的土地创造了全县90%的财政收入。
目前,园区工业占到全县工业产值96%以上,工程机械和汽车两大产业占到全县工业产值的80%以上。今年上半年,长沙县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543.2亿元,同比增长42.6%,创5年来同期最高增速。其中,工程机械完成产值318.9亿元,同比增长70%;汽车零部件完成产值98.1亿元,同比增长9.3%。
南工北农
“六个集中”推进新农村建设
记者来到长沙县金井镇,走进隆平高科蔬菜有限公司的蔬菜大棚,放眼望去,蔬菜大棚占地2亩多,南侧是一幕巨大的水帘,北侧则是几台风机。这是一套负压通风降温系统:利用风机与水帘的配合,再现“水分蒸发降温”这一物理原理。正在劳作的菜农说,这样一台“天然空调”,耗电量还不到传统空调的10%。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样配有“天然空调”的蔬菜大棚,金井镇建起20多个,面积超过了100亩。由于能常年种植蔬菜,大棚经济效益非常可观,每亩年产值超过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