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半蒜商亏钱 20年老蒜农迷茫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2-07

    暴富亏损

    如果从硬币的另外一面来看现在的蒜价和蒜商,会更明白“遭罪”的含义。

    “另外一面”是蒜价大涨。事实上,去年的冬天,蒜价已经涨至4块左右。这种势头一直延续到今年6月中下旬新蒜的收购。刚开始的时候每斤大蒜价格在4块钱上下浮动,半个多月后,到了7月中上旬,白皮大蒜就涨到了每斤7块2,红皮大蒜每斤6块2。

    与现在担心赔钱,争相出货相仿,当时的行情可谓疯狂,很多蒜商担心收不到蒜,不顾大蒜的等级、质量,只要有蒜统统拿下。甚至有蒜商兴奋的喊出“2010年大蒜看(涨)到10元”的口号。如果真能达到10元,以五块、六块的高价收蒜自然不用担心,“一万变两万”会梦想成真。此后,虽然价格有所起伏,但在一片“欢欣鼓舞”的氛围中,持续的高价一直维持到10月。而进入10月,蒜价让囤货的蒜商们骑虎难下,“按照以往的经验判断,此时应该会小涨,一般不会跌,更不会跌这么厉害,现在这个情况确实没想到”。

    渐渐地,蒜商陷入两难境地,是选择继续囤积等待行情,还是出手赔得越少越好,成了最难做的选择题。对于很多蒜商来说,“暴富”已经是奢望,只要不赔本便念“阿弥陀佛”了。

    南店子大蒜现货交易大厅经理杨桂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以4.8元的销售价格计算,大约有近一半的蒜商在赔钱。杨坦言,7月底、8月初,农民手里的蒜基本上就都入库了,现在,农民手里根本就没有蒜,都在蒜商手里,这一轮降价,是对这些蒜商的考验。

    事实上,降价对蒜商的考验已经持续近两个月,只是如今蒜商们的神经更加紧绷。就在一个月前,记者采访时,很多蒜商还乐观的表示,虽然价格在下降,但若以当时的(一月前)价格出售,几乎没有赔钱的,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如今,话犹在耳,只是和当日相比,说话人心境有了天壤之别。

    按照中国大蒜网预估约有60%左右的存储商处于亏损。而金乡县丰盛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隋云玉的估计则更为悲观,80%以上的人会赔钱。

    倒VN形?

    经过近两个月的震荡,目前全国大蒜价格已经下跌较多,比最高时期下跌了2元左右。中国大蒜网的分析显示,目前全国大蒜库存量已经很少,只要存储商有序出库,价格能够稳定一段时间,国外订单就会增加,国内市场批发商也会进货,存储商损失就会有所减少。现在的存储商大部分是常年从事大蒜存储的存储商和今年第一年参加存蒜的蒜区百姓。大蒜价格再继续下跌是任何存储商都不愿意看到的。

    今年库存总量并不多是大多数蒜商公认的,为什么蒜价会“跌跌”不休?

    “这跟蒜农留蒜种有一定关系”,一位储蒜商说。“今年大蒜行市好,所有的蒜农都自留了蒜种。蒜农留蒜种有个习惯,是按袋留,一亩地通常留上几十袋。但种的时候是按瓣种。由于今年每头蒜的蒜瓣多,导致同样是几十袋蒜种,今年就比去年用的袋数少。在种完蒜之后,蒜农手里剩余的蒜种就低价进入了市场。”除了这个“偶然”的原因,有部分5月底6月初收的鲜蒜没有及时入库,已经开始长芽,这部分蒜已经不能作为出口之用,也开始流入市场。而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储蒜商则表示,一些购蒜成本较低的储蒜商正在逐步撤出资金,一方面落袋为安,另一方面可转投其他领域。

    从6月价格一路上扬,7—10月达到顶峰,随即掉头向下,今年大蒜走势画出了一条倒V字形曲线。如果延续这种走势,蒜商恐都血本无归。不过,也有部分蒜商认为,目前蒜价已处底端,并且相对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国外订单会逐渐增加,势必会拉动蒜价回调。倒V字形走势有可能变成先涨后降再涨的N字形曲线。

    最近几天已经出现这种苗头。统计显示,昨日蒜价比上周五已经高出两三毛钱。“不过,这是需求拉动的上涨还是大户借以脱身制造的假象还很难说”,上述人士说。

    二十年老蒜农:越种越迷茫

    在蒜价达到历史新高的一年,存蒜却损失惨重,每当想到这个事,姜瑜(化名)脑子里一瞬间会涌出很多问号。从去年冬天到现在,姜瑜常常被媒体采访。在很多人眼里,他是蒜市的行家,对蒜市分析透彻,以至于他的话常被人拿来当做买蒜卖蒜的参考。不过,姜瑜最近说话越来越谨慎,也越来越低调,更不愿接受媒体采访。在和记者将近一小时的长聊后,姜瑜没忘补充一句,“请不要提我的名字”。经历了今年蒜市起起落落的种种“怪”相,姜瑜坦言,自己有时候真的很迷茫。    

   两次“报复性”上涨

    昨日,金乡6厘米冷藏市场蒜报价的最高报价回调至5块1,与上周五相比,每斤价格涨了3毛钱。很多蒜商为之欢欣鼓舞。当记者告诉姜瑜昨天的行情时,他犹豫了一会,咕哝出一句话,“这两天确实有小幅回调,可是在整个宏观调控物价的背景下,想大涨也不太可能。”停顿了下,姜瑜又说:“今年大蒜能涨到七八块钱,这很不正常,就像前几年蒜价几毛钱一斤一样不正常。”

    几个月前,姜瑜就已经觉察到这种“不正常”。“现在种一亩蒜的成本大约在3000元左右,今年农资、人工成本几乎都翻番上涨,一亩地的成本可能增加到4000元。按亩产一吨蒜计,蒜价每斤两块钱蒜农就可以收回本,再加上蒜农的合理利润、储蒜商的成本与合理利润,一斤蒜卖到4块钱左右是正常的”,姜瑜说。

    在他看来,接下来两次突发的价格上涨改变了大蒜的价格走势。姜瑜将其称之为“报复性”上涨。

    “去年,大蒜价格涨到4块,外界都说大蒜价格高,有人囤积居奇,有游资炒作。于是有关部门今年到金乡检查,可得出的结论是并不存在游资过度炒作。这个结论一出,市场报以热烈的反应,蒜商们认为政府今年不会打压蒜价,纷纷积极收蒜存蒜,原本两三块的蒜价一下子被拉升到四五块。这是第一次‘报复性’上涨。这次上涨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有关部门第二次到金乡考察,这期间金乡蒜价相对稳定。但第二次调查的结果仍然没有得出游资过度炒作的结论。这下子,市场反应更热情了,很多人开始大胆的高价进蒜,蒜价又噌噌噌一路上蹿至七八块,这是第二次‘报复性’上涨。”

    只对朋友谈价格

    两轮跳跃性的价格上涨让姜瑜看的心惊肉跳。早在7月份,有媒体采访他的时候,他本想说,“大蒜几乎已经达到顶点,七八元的高价维持不了多久就会下跌。”然而,斟酌再三,姜瑜欲言又止。“这一年多来,省内省外的不少媒体采访过我,很多蒜商都关注我的言论。当时不敢说的原因是,不少人手里都是高价存的蒜,我要说下跌,他们非骂我不行。态度好一点会跟我说,‘你怎么能说这话呢,都是乡里乡亲的,你能看着我们赔钱吗’。”

    “唉”,姜瑜叹了口气,“现在只有特别好的朋友问我,我才会跟他们说我的观点,并建议他们早点卖掉。其实我现在说这个话,也可能有人说我是‘事后诸葛亮’。”

    姜瑜坦言,在自己被媒体多次采访之后,不少人开始关注他的言论,自己也成为一个不大不小的名人。因为有很多媒体要采访他,姜瑜的手机一天三块电池都不够用。无奈之下,姜瑜晚上只能将手机关机,以图晚上能睡个好觉。而到现在,除非比较熟悉的媒体,否则他都不愿接受采访。因为很多人以他的话作为投资依据,这让姜瑜非常头疼。“我现在不卖蒜,不存蒜,只是谈我的观点,而我的话也不可能改变市场格局。”




责任编辑: 高红芮来源: 山东商报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