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郎溪县墙体连片倒下 致3死8伤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2-08

    砸中被

    头被砸中后昏迷

    幸亏戴着安全帽

    昨天(6日)下午,记者赶到安徽郎溪县中医院。据了解,8名伤者中,三人来自高淳,两人来自安徽阜阳,两人来自江苏溧阳,一人来自郎溪。8人分别安排在县中医院和人民医院救治。

    记者在郎溪县中医院外科病房找到了其中一位女伤者孙雪,她今年37岁,事发时正在下面负责给“葫芦”绳子上的灰桶挂钩,不幸被倒塌的墙体砸中头部。旁边其丈夫刘树华正在照顾她,安然无恙的刘树华说,他当时也在下面做小工,是负责给“葫芦”拉绳子的。

    “我当时拉着绳子,头一直朝上面看,突然看到墙歪了,我立即大喊‘快跑’!”刘树华说,他丢下绳子就跑,结果侥幸逃过一劫,眼前随即哗啦一阵子,灰蒙蒙一片,上面的人全部摔了下来。

    刘树华第一时间就跑过去找妻子,妻子被砖块砸到了头部,从废墟里拖出来时已经昏迷,安全帽也找不到了。“幸亏有安全帽,不然肯定没命了!”刘树华说,当时妻子愣了一下子,因为她负责挂钩,站得离墙体脚手架很近,“其实不跑倒还好,有脚手架挡着一点,跑了就正好被墙正面砸到了!”

    刘树华认为,事故的根本原因就是支撑不够,因为墙很长,浇混凝土模板的下面不能光用不够稳的木板斜着支撑,“起码每隔三米搞一个钢管支撑来保护模板,这样就肯定不会出事了!”

    刘树华说,目前他们夫妇暂时只能待在医院,他负责照顾妻子,工钱暂时是拿不到了,好在医院治疗一切免费,政府已经担保了。“只希望春节前能回去吧,家里还有两个孩子呢!”

    扒出被

    赶来几十个民工

    徒手把人扒出来

    比刘树华夫妇更惨的是另外一对夫妇,来自溧阳的邢建华和易小珍,记者在他们的病房看到,邢建华伤得很重,胸部肋骨骨折,腰椎骨折,右脚踝粉碎性骨折。易小珍主要是面部擦伤,缝了不少针。

    说起事发时的经历,两人都表示,基本记不清了,“太快了,一出事,我就啥也不知道,晕了。”易小珍当时也在下面装灰桶,丈夫则在顶上施工,邢建华说,那时墙一倒下来,人根本没法跑,扑通扑通都往下摔。

    “我也没想到啊!”干了不少年建筑活的邢建华说,因为施工是有工序的,木工负责支模板,模板支好后他们才上去搞混凝土,“我们相信前一道工序,肯定没问题才会交给我们。”邢建华说,后来他们也了解到,事发时包工头李秋亚不在工地,不知是不是因此导致施工环节出现了疏漏。

    记者在医院里还看到了好几位民工,他们都是跟着李秋亚一直干活的,现在他们都没有拿到工钱,只能一边照顾工友一边等待,他们说,事发后工地上还有几十个民工在其他地方干活,都跑过来救人,有的人被埋在了下面,大家就徒手扒出来,后来全部送到医院。

    记者发现这几位民工年纪都比较大,据了解,死者中54岁的王建来是最年轻的,另外两位都来自郎溪本地,一位60岁,一位63岁。易小珍说,出事当天上午,那位63岁的民工是在下面干活的,下午才到顶上,当时易小珍还劝对方年纪大了不要上去,“他说没问题,结果上去一会就出事了!”

    问题出在哪

    家属怒指安全措施太差了

    家属怎么说?

    “砌墙没用水泥砂浆”

    昨天下午,记者赶到了安徽郎溪县梅渚镇,在镇上找到了死者王建来的家属。并跟着家属一起到了厂区工地查看。

    在工地内,家属们表示,墙都是用砖和着石粉砌上去的,没有用水泥砂浆,凝结力不够,墙体高达9米。记者看到,墙外侧都搭着毛竹脚手架,民工施工时就一层层爬上去,而在顶端,则是用来打混凝土的模板支架,据称,这个模板是做楼顶外檐的“天沟”,也就是收集雨水的凹槽。

    “他们是在顶层浇混凝土时,突然坍塌了!”家属说,当时包括王建来在内,一共有7位民工都在顶层,站在模板上面,下面还有不少民工,通过一种简陋的“葫芦”转轮把混凝土砂浆用绳子拉上去,当天施工是从南向北,正在搞前三段,每段墙体大约有10米长。“突然一下子,顶上的模板就倾斜了,下面的木质支撑塌了!”据称,上面的人立即就摔了下来,而同时脚手架和下面的砖墙上端也塌了,本来施工墙体只有30多米,但是一下子带倒了六七十米的墙。




责任编辑: 周岳景来源: 现代快报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