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恕:把向农民传播科技当己任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2-14
|
2008年7月5日,在湖北省广水市长岭镇曙光农场的一间屋子里,年过六旬的场长余光恕正在认真备课。
“7月中旬我将为农民举办一期‘水稻二代二化螟的防治’培训班。”余光恕告诉笔者。
今年以来,余光恕已举办了4期农技培训班,培训农民300多人次。
余光恕是曙光农场场长,并兼任镇农技站副站长,拥有中级农艺师职称。在过去的20多年里,余光恕先后受到各级党组织、政府的表彰和奖励160多次,并获得“湖北省科技示范户”、“全国农村科技致富能手”、“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余光恕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上世纪80年代初,他毅然承包了该市府河长岭段无人问津的160多亩沙滩田。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他硬是将这片贫瘠的沙滩田改造成了稻麦飘香的高产田,建起长岭曙光农场,每年向国家交粮5万公斤以上,最多时达10万公斤。
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余光恕还先后为华中农业大学和湖北农科院完成了90多个水稻品种和50多个小麦品种的鉴定试验任务,被誉为广水的“土专家”。
为了带动周围的乡亲们致富,1985年,余光恕决定自费举办农技培训班,向农友们传授农业科技知识。他腾出自己的房子,购回桌椅、黑板、电视等教学设施,自己担任教师,并且免费向前来学习的农民提供食宿及资料。此外,他还经常到农户家中走访,了解农民的科技需求,有针对性地备课、讲课,深受农民的欢迎。
“每次一听说余场长要办班的消息后,大伙都互相转告,争先前来听课,每次都将教室挤得满满的。”长岭镇建设村村民李德五说。
梧桐村农民周家全是余光恕的“铁杆学员”,每年要参加5期以上的培训学习,逐渐成长为一名“田秀才”,被群众选为村委会副主任。胜利二村村民段宏富不仅经常来听课,平时遇到一些疑难问题还上门请教,科技水平得到了迅速提升,他现在已成为本村的一名农技员了。
20多年来,余光恕在经营好自己农场的同时,先后投入办学经费6万多元,每年开办培训班10期以上,累计培训农民3万多人次。据初步统计,在接受过余光恕培训的农民中,已有20多人当上了村干部,180多人担任了村农技员,110多人取得了各类技术职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