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权县农村“很生态”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2-21
|
近两年来,河南省民权县抓住“全国秸秆养畜示范县”建设项目机遇,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发展青贮氨化项目,搞好秸秆再利用,产生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民权县农村“很生态”
“过去收完了庄稼,庄稼秆都是一把火烧了。现在县里给我们的青贮氨化项目,不仅不烧秸秆了,环保卫生,还能赚一把钱啊!”民权县王庄寨镇刘庄村村民兴奋地告诉记者。
民权县加大资金投入,两年来投入315万元,用于青贮氨化设施、家畜改良体系、示范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他们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项目资金实行了县级报账制、专户专账专人管理制和用后审计制,确保了项目资金专款专用。
该县县政府连续两年下发通知,把青贮氨化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并实行目标管理。每建一个大型青贮池,每立方米县财政补贴10元,两年来,县财政用于建青贮池补贴资金50多万元。县畜牧局抽调1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乡村、场(户)、小区举办相关技术培训,做好青贮池的规划设计。
农民朋友有了秸秆青贮的习惯,县、乡两级政府就积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县委、县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快畜牧业跨越发展的意见》和《关于促进养牛业发展的意见》,明确发展目标、工作重点、保障措施等。县政府将养殖小区建设作为“四个一”重点工程之一列入乡镇综合目标的内容,严格考核;每建一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县政府以奖代补1万元,并免费为其修通道路、架电路。两年来,县财政用于小区建设、道路修建、电网建设的资金达160万元。全县新建奶牛小区4个、肉牛小区10个,促进了养牛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通过项目实施,示范带动了全县畜牧业的快速发展。2009年畜牧业产值达到16.09亿元,较项目实施前的2007年增长60%,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21%,较2007年增加4个百分点。
通过项目实施,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两年来,全县累计青贮秸秆66万吨,氨化秸秆29万吨,相当于节约粮食18万吨,其直接经济效益1.9亿元;畜牧业的发展,带动了运输、餐饮、加工、屠宰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新增农村就业人员2.5万人。
通过项目实施,农村的生态环境改善了。秸秆资源得到开发利用,畜牧业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有机肥用于肥田,增加土壤肥力,促进了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秸秆养畜,减少了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
(记者 阎鹏亮 通讯员 朱广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