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追赶”正未有穷期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2-23

    (一)

    如果把“十一五”期间中国区域经济的竞争比作一场长跑,那么辽宁一直扮演着追赶者的角色。我们前面的目标,是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我们长远的追求,是早日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站在“十一五”与“十二五”的交接点,在行进中审视,发现辽宁已然处于全新的竞争格局中,其方位,其状态,其后劲,都令人刮目相看。

    辽宁已完成一段精彩的竞赛。我们正把胜利当成新的起点,在发展快车道上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追赶”。

    (二)

    辽宁每一次经济的调整与变革,都会在全国引起深远的反响,具有鲜明的“辽宁特色”。“十一五”期间,辽宁经济发展态势呈现出的“追赶型”特点,同样划出独特的轨迹,展现了辽宁力量,体现了辽宁智慧。

    这是有速度的追赶。 “两个不低于”,是这些年辽宁人时刻念叨的目标,就像无形的鞭策,让我们奋斗不辍。过去的五年,全球经济风云丕变,中国经济的宏观政策也几经调整,但无论形势如何,辽宁始终以追赶者的姿态,坚持发展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正是有了连续的加速度,辽宁才得以从中国区域经济版图中隆起,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向前发展的新动力。地区生产总值从万亿冲刺两万亿,在全国排名升至第七,利用外资额连续三年位列全国三甲,这些标志性的数字,都是速度的生动表达。

    这是有质量的追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化繁荣,民生改善,在“十一五”这场考试中,辽宁没有偏科。许多指标的增幅,辽宁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今的辽宁已摆脱了“东北现象”的困扰,轻装上阵,从容应对。对外,辽宁的区位优势和后发优势越来越明显,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沈阳经济区获批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为我们吸蓄中国对外开放的峰值创造了载体,提供了准备。 “谁抓住了辽宁新一轮开放的机遇,谁就搭上了创业发展的快车! ”这是众多资本的一致论断;对内,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的架构已经拉开,三大区域协调发展,互相促进。各地区正在形成有规模、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十足。尤其这些年,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民生,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民生工程,让振兴成果真正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夯实了基础,提供了保障。

    这是有信心的追赶。长跑比赛,比的是能力,更是信心与意志。方向是否正确?姿态是否合适?冲刺是否有力?没有坚定的信心,不可能冲到终点。能够凝聚4300万辽宁人力量与意志的,同样是信心。这信心,是迎难而上的勇气。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们沉着应对;面对企业减产、就业困难、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难题,我们着力解决;面对超常的任务和目标,我们敢于担当。没有这股勇气,赶超就是空话。这信心,是改革创新的锐气。 “十一五”期间,辽宁在补齐县域经济和服务业两块短板上取得明显成效,没有道路,我们走出了新路,没有经验,我们创造了经验。县域经济的“开原经验”、城区经济的“鲅鱼圈经验”,都是改革创新的成果。没有这股锐气,追赶很难持久。

    (三)

    我们的追赶,源于中央的支持,谓“逢其时”。

    中央在2003年实施东北振兴战略后,又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提高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推进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等重大意见措施,为辽宁振兴提供了难得的外部环境。尤其是去年以来,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和沈阳经济区一体化战略双双晋升“国家级”,更体现了中央对辽宁的极大关怀与信任。而今的辽宁,在中国区域经济的舞台上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正在形成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新的增长极。面对即将到来的“十二五”,我们的“追赶”正未有穷期。

    我们的追赶,源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谓“顺其势”。




责任编辑: 周岳景来源: 辽宁日报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