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爸儿”三十年的华西梦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2-28

“帅爸儿”三十年的华西梦

--访武侯区金花桥街道陆坝村支部书记帅学树

   

资料图

    “帅爸儿”是谁?在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方圆几十里的土地上,提起这个人,没有谁不翘起大拇指的,提起陆坝村,在武侯区的男女老幼中没有不知道的;提起陆坝村村民的幸福生活,在整个四川乃至西部地区的老百姓中,没有人不羡慕的。十年来,陆坝村从名不见经传的“丑小鸭”,脱变成了如今的“白天鹅”,陆坝村的名字也象长了翅膀一样,飞出了武侯区,飞出了四川省,北京朝阳区的民政考察团来了,青岛的参观访问团也来了……。创造这一奇迹的人“帅爸儿”,叫帅学树,是这个村的党支部书记,他带领村支两委一般人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参与了改革开放以来新农村的建设,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在统筹城乡发展进程中,更是大显身手,在村支书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三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勤勤恳恳、恪尽职守,清正廉洁、乐于奉献。为全村人民谋福利,为陆坝村的繁荣富强献出了青春和热血。为实现陆坝村村民的“华西梦”,谱写出了一曲共产党员不平凡的人生乐章······

    “不安分”遇上伯乐人

    帅学树年轻时就是个很有头脑的热血青年。他18岁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与管理社上事务。那年底,一些社员向帅学树反映,过年大家都没肉吃,社里能不能想点办法,让大家欢欢喜喜过个年。

    帅学树听后心中有些震动。他和其他人商量后作出一项大胆的决定:把社集体喂的3头肥猪卖了,卖的钱和换回的肉票借给群众过年!这样,每户人借到1.5至2元钱不等,大家置办年货,高兴劲不压于今天中大奖。然而,帅学树却惊险地迎来了一次“专项检查”。当时,集体财产是不容随意支配的。工作组到社里检查、审核,认为他是“瞎搞”,最后工作组对他给予了严厉批评。

    亲眼看到经济落后、乡亲受穷,帅学树于心不甘,开始动脑筋、打主意。不甘受穷的他,他萌动了闯市场的想法。当时,做生意还不被允许,还会承担风险,他就偷偷摸摸地搞。从1976年开始,他拉着架架车(即人力平板车)卖砂石、建材,先后“走”遍了成都周边地区,生意越做越火,成为当地有名的能人。

    “那个时候市场还没有完全放开,我又是小组长,所以生怕碰到上级领导。”帅学树说。

    越是怕,就越要碰上。有一次,在草金路一个十字路口,由于前面堵,帅学树从担拉货货的气车上跳下来,刚好碰到公社书记骑着自行车过来。他尴尬地向书记笑笑,心里很是不安。书记打量了帅学树一下,说道“学树生意做得还好吗?”。

    也许正是从那次起,他走入了领导的视线。改革开放的第二年,帅学树当选为七大队大队长,1982年国家恢复乡镇建制,帅学树任陆坝村民委员会主任,1984年任村党支部书记。

    “村民选举我当村干部,是希望我能带领大家走上一条致富路!苦日子、穷日子并不光荣,没有人愿意过,改革开放后机遇很好,因此我们陆坝村一直致力于抓生产发展,致力于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帅学树说。

    求发展七建办公楼

    帅学树心理明白,靠几分地土里刨食,这辈子村民们谁也富不了,可是生路何在?有人讲“愚者谙于成事,智者察于未萌”,帅学树就是能见微知著,有超前意识的。要使群众尽快摆脱物质上的贫困,首先要帮助他们摆脱精神上的贫困,从小农经济的泥潭里摆脱出来,开拓思路,树立发展的意识。于是,在帅学树的带领下,村党支部、村委会决定从自身做起,以实际行动引导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可引导人们转变观念,不是靠口头的说教,而陆坝村的七建办公楼的故事更能说明问题。

    1984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村里为了改善办公环境,决定新建一个村委会办公用房。新上任的村支部书记帅学树与班子成员一合计,把村集体的水磨房卖了3000元钱,又从信用社贷款2.6万元,修了一座有11间房屋、600平方米的一楼一底的办公楼。当时,这样的办公楼算是豪华气派的。正当大家高高兴兴地想搬进去时,却有一家企业找到村委会,要租用这个办公楼做厂房,年租金7000元。办公楼刚建好,自己还没“享用”就租出去,是不是有点太“那个”了?对于相对“偏远”、观念落后的陆坝人来说,这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租出去不仅可以增加村上集体收入,获得税收,还可以引导农民把思想放到发展经济上来。村两委会最终做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决定:租!思路决定出路。从这座楼上,陆坝村的集体经济掘到第一桶金。

    同时,村民的思想观念也开始从传统的农耕思想开始转变到经济发展上来。村上利用出租办公楼回收的资金滚动开发,到目前为止,村委会已七次修建办公楼。通过七次修建办公楼,村两委会及时审时度势,迅速转变工作思路,紧密依托毗邻成都鞋业基地和武侯科技园的区位优势,创新土地管理制度,积极推进全村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科学规划布局村内工业园区、生活居住区和道路建设,主动承接有关产业发展。通过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招商引资环境,积极为鞋业、印务业、机械制造加工业及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使陆坝村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到目前为止,陆坝村共引进企业196家,规模企业3家,总投资近10亿元,实现了规模经济的集约式发展。在全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税收不断跨上台阶,从2003年的300万元,到2009全村实现产值2.5个亿,税收3000余万元,在陆坝村的经济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陆坝村正式从一个农业大村演变为一个以工业为主的新时代的新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也给村民带来了良好的出租房收入和经商务工收入,2009年村民年均收入达15000元,村集体经济更是完成了原始积累阶段。土地真正生金了,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责任编辑: 周岳景来源: 四川县域经济网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