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农增收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1-04
|
2010年,陕西神木县紧紧围绕“工业化富裕农民、产业化发展农业、城镇化繁荣农村”的思路,统筹城乡发展,用工业化的思维谋划农业,千方百计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加大扶持力度,夯实农业基础促增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将中央、省、市为解决“三农”问题而出台的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兑现到户。同时结合实际,在税收、投融资、资源使用等方面制定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支农惠农新政策,扶持农业发展、鼓励农民创业,紧紧围绕高产创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土地流转、农村沼气建设等方面,积极争取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和项目资金,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增加对“三农”的投入,积极实施“双百帮扶”工程等,加大以工补农力度,建立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积极引导信贷资金和民间资本向农村倾斜,鼓励支持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农业项目的实施,逐步形成“政府财政投入启动、信贷投入助推、农户投入为主、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投资体系。
优化产业结构,壮大特色产业促增收。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现代农业。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精心组织粮、油、禽、菜等骨干农产品的生产。2010年,神木县实施了“466”百千万高产创建工程,即4个万亩高产示范片,6个千亩高产样板区,6个百亩核心攻关田。这使全县种植业不断趋于产业化,玉米、马铃薯、小杂粮等主要粮食作物以及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集中连片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种植。以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先导,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展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促进农业的多元化经营、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培育特色品牌,形成规模优势,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目前,已经扶持壮大丰和生态、四妹子、小康农业、神木枣业等一批龙头企业,形成局部特色品牌,从而有力地提升了神木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促增收。为了切实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实现从经验型向知识型、从单干型向组织型、从身份型向职业型、从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神木县首先在切实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下功夫,通过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各种短期培训,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其次,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农村传授科技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教育和科技普及活动;三是加大对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农林专业学生的助学力度,鼓励他们毕业后为发展现代农业建功立业。截至目前,全县共培训农民近6万人次,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7550人,转移就业人数达6717人,转移就业率达到89%以上;农民实用技术培训5万人(次)。
深化农村改革,建立长效机制促增收。该县按照市场经济“小政府大社会”的要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大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不断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工作重点放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上,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在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稳定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坚持依法有序、平等协商、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出租、出让、入股、转包等多种形式,建立健全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促进土地资源适度集中,提高农村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通过各种措施的落实,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500元以上,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目标,为农业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