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实名信箱受追捧 称网民"刁钻"是智慧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1-04

  “公仆信箱”,源于陈建华2008年6月22日晚在网上的一篇“跟帖”——“看到总书记和汪洋书记跟网民互动交流,我也想和河源的网民交流,这对我当好市委书记是有帮助的。”正是这则留言,开启了河源网络民主、网络问政的先河。用陈建华的话说,“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从一个市委书记的实名信箱,扩容升级为各级党政领导的公仆信箱,其网络问政形成传送、办理、监督、回馈一系列机制,并随时接受网友“拍砖”——在广东河源,民意表达和诉求的流畅前所未有。

  而河源市委书记陈建华,也因“华哥信箱”闻名网络,同在网络世界中对网友的热情一样,现实中的陈建华总是面带微笑和兴致勃勃。他在微博中对自己的行踪和思想展露无遗,网友可以任意“拍砖”。

  从“华哥信箱”到“公仆信箱” 

  1956年出生的陈建华是广东陆丰人,1982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工程师出身。1998年任广州市委常委、从化市委书记,2002年底任广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2007年4月,他来到了广东省的重要生态屏障,同时也是珠三角东岸地区重要的水源地——河源市,担任市委书记。

  陈建华到河源任职不久,就听到一些地方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现在的办公条件越来越好,可群众办事却越来越难;高速公路越修越多,可干部和群众的距离却越来越远;通讯水平越来越高,可干部和群众的联系却越来越少。

  在数字时代、在落后的山区,如何走群众路线?这是陈建华经常思考的问题。他尝试借助先进的网络让自己耳聪目明。

  2008年8月8日,他开通了由网民“赠名”的“华哥信箱”,一天最多竟收到50多封信,忙得不可开交。他对工作人员说:“不能只有我一个人了解民情啊,要大家都来做这件事。”这一年的12月1日,“公仆信箱”开通。该信箱含书记、市长、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公安局长、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和市直部门领导、县区党政一把手信箱。

  河源市市长刘小华介绍说,两年来,他的“市长信箱”共收到4100多封信件,主要反映城市管理、劳动保障、社会治安、公共卫生等问题。尽管公务繁忙,哪怕是工作到凌晨2点,刘小华还是每天坚持浏览“市长信箱”,认真阅读并处理每一封来信。针对来信反映的不同问题,他除了批转有关部门办理外,有的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方案,有的还深入现场指导解决。除了10多封“垃圾邮件”外,“市长信箱”的回复率达到99.6%。

  “公仆信箱”开通了,公仆们都有什么想法?该市市委副书记龚佐林在《有一种感动叫真诚——写在“公仆信箱”开设一周年之际》中的一段话代表了当时大部分“公仆”的想法:“我不是一个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的人,但起初还是对此事心存忧虑:一是工作忙,哪有时间天天打开电脑看信、回信?二是现在群众的纸质来信不少,还用多此一举吗?三是在当下开放性的网络社会里,在不受监督约束的情况下,不负责任的言论比比皆是,一旦‘触网’,说不定会遭遇‘不测’。”

  随着反映事情得到迅速解决,群众对信箱越来越信任,媒体对信箱越来越关注,由此逼着“公仆”们不断前行。2009年12月1日,包含1020个信箱的“公仆信箱”延伸至全市市、县、区所有党政班子成员和部门,以及各乡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构成了全市统一、流程完整、系统稳定、操作简单、数据安全的网上信访平台。

  从“华哥”个人信箱发展到“公仆”们齐齐加入的集体信箱,从在线交流平台发展到网上受理、办理、查询、回复、督办、统计“六位一体”的信访信息系统;从市一级信访平台发展到市、县、镇三级网上信访平台,标志着“公仆信箱”已从个人行为发展为集体行为,从个别领导重视发展为集体的共识。

  据统计,从2008年12月1日至2010年11月30日,“公仆信箱”共收到有效信件30890件,涉及城市管理、道路交通、社会治安、教育、环保、林业、市重点项目建设等方方面面;已办理30351件,占有效信件的98.3%。

    公仆信箱:将网上信访落到了实处 

  三面环水的河源是一个灵秀的城市,一城风景半城水。旧城有1500多年的历史,留下了不少历史人文景观。如今,“公仆信箱”的运行成为河源的一大新景观。

  2009年10月27日,河源市召开“公仆信箱”推广现场会。陈建华称,以后市委新提拔的副县处级以上干部和各县区新提拔的副科级以上干部,如果不会上网、打字,不会处理“公仆信箱”,在考核中可能会被淘汰。在这次的现场会上,河源计划在2009年12月1日前,将“公仆信箱”网上信访系统延伸至县区部门和乡镇。乡镇的公仆信箱设在全省统一部署建设的综治维稳信访中心,这样做确保了有制度、有场地、有编制、有经费、有主管,就可以把以公仆信箱为平台的网上信访工作落到实处。

  据当地媒体报道,这天的现场会上,市委、市政府要求,所有的发言代表都要运用PPT进行现场演示。要发言,还要操作电脑,个别县委书记有些手忙脚乱。陈建华现场示范怎么回复公仆信箱。书记点开信件,来信竟然是反映某县某局有工作人员上班时间上网聊天、炒股……

  该县的县委书记脸上有些挂不住。陈建华慎重回复:“你好!来信请xx县委阅处,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很重要,谢谢你的批评。”他向记者解释:这封信本来是“越级”的,所以我转县委处理,当然我也表达对机关作风建设问题很重视。

  河源市检察院利用“公仆信箱”,全力打造出“便民检务”网络平台。“公仆信箱”开通以来,该市检察院共收到网民关于法律咨询、涉检信访、网络举报、申诉控告等信件150多件,均解答或处理。

  2010年6月,群众举报东源县新港镇某村干部涉嫌贪污。虽然举报人使用网络昵称,不属于实名举报,该院还是按照管辖,通过“公仆信箱”把举报信件转给东源县检察院处理。东源县检察院经过初查对此案立案侦查,在侦查过程中,群众通过“公仆信箱”及时为检察院提供相关信息,而检察院多次答复举报人。目前,涉案村委会主任因贪污已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

 每个信箱,都设置了回复期限 

  “公仆信箱”开通之初,陈建华经常受到网民的质疑。“皮影”网民来信:“书记同志,你还会用电子邮箱啊!是不是你本人回的信啊?”

  陈答:“我30年前就学过计算机语言,‘华哥信箱’每封信都是跟我亲自吃饭没请人帮忙一样——亲自一一回复”。

  “皮影”不相信,发来第二封信:“30年前你就学过计算机语言啦!不敢相信,要是真的话,晚辈自然对你心服口服。要不是真的话,那你也是个‘人才型’官员,会吹。”

  陈客气地回复:“那是真的。谢谢你的鼓励。”

  陈建华在“公仆信箱”管理员培训班上亲自授课,现场用五笔字型输入法示范回信;召开网民见面会,现场回复;他经常利用出差的路上、等人、候车等时间回复信件,用他自己的话说,“用边角料时间也要处理完当天的信件”。

  “公仆信箱”延伸至县直部门和乡镇时,很多人担心会形同虚设,因为河源是落后山区,群众不仅没有电脑,而且许多人识字不多,不懂电脑的人更多。为解决这个问题,市里通过媒体发布公告,公布“公仆信箱”的网址及使用方法,在网上挂管理员电话和邮箱;在镇、村、街道、社区团组织设立“公仆信箱团员代写网上信件服务站”,帮助乡亲们代写网上信件。

  河源人说:“公仆信箱”实现了没有距离的沟通,没有鸿沟的握手。2009年两会期间,该市专门为网民设置了旁听席,邀请7名“公仆信箱”网民代表旁听;2010年6月22日,陈建华与150多名网民实现了从“键对键”交流到“面对面”交流。

  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领导现场办公,一大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上角居民”网民反映老城区沿江长堤路至九重门路段,因新丰江大桥和东埔老桥隔离,一直“肠梗阻”,百姓要绕行,源城区很快进行了改造,贯通了老城沿江通道。

  “公仆信箱”设置了回复期限,超过7日系统将亮起黄灯。2010年8月,《河源市“公仆信箱”绩效考核办法(试行)》正式出台。按照规定,每年2月要对上一年度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束15日内,“公仆信箱”网站将公布各地各单位的考核结果。

 网民的“刁钻”其实是一种智慧 

  将网民的“刁钻”看做一种智慧,这是陈建华的理念。

  有人曾经问他:与那些“愤青”一般的网民打交道,是不是很累?他回答:我收到的来信没有一封是胡说八道的,99.9%都是实实在在反映问题……往往那些“愤青”的观点还特别鲜明,看问题特别准。我们用很平和的心态,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慢慢地这些“愤青”也变成非常友好的网民了,很积极地建言献策,给你出主意。很多很好的建议,我看都是原来的“愤青”写的。

  据统计,百姓来信中50%以上属建议。网民对如何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营管理城市、保护生态环境、办好教育等提出了很好的建议,给党委政府工作以极大促进,有的已成为改进工作的依据,并转化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如有网民建议“河源必须严禁放孔明灯”,市公安局等部门及时研究,出台了《关于禁止非法制作销售燃放孔明灯的规定》,使燃放孔明灯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一位网民去社保局窗口办事,用手机拍下了工作人员迟到、早退、不在岗的照片,将其反映至“信箱”,社保局立即整改,此后该局按指纹打卡上下班。

  2010年7月31日,网民“河源你的样子”给陈建华写来的《政府相关部门的全部办公咨询电话能公开吗》的信,建议政府各部门公开办公咨询电话号码,方便群众办事。

  2010年8月1日,陈建华在网上回复:“你的建议很好,本来各部门办事的电话就应该是公开的,要不如何行政为民?如何接受全社会的监督?来信请市委办阅处并落实此事,在‘公仆信箱’上公开单位的办公咨询电话。”
  2010年8月3日上午,市委办公室率先公开了办公咨询电话,并按照陈建华的指示,要求各级各单位将本单位办公咨询电话直接以回复的形式公开。不到一周时间,近900个单位回复公开办公咨询电话号码。






责任编辑: 戚海龙来源: 县市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