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十大环保人物刘国田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1-11

    在山东半岛莱州湾畔,有一个美丽的小城——潍坊昌邑市。这座拥有2200多年建县历史的小城,虽然只有1500多平方公里,人口不过68万,却握有一系列“国字号名片”——“中国超纤产业基地”、“中国印染名城”……

    而今,随着全市苗木种植面积的迅速增加,绿博会的召开让昌邑又多了一张更广为人知的“国字号名片”——“中国北方绿化苗木基地”。

    知名作家莫言在《听父母官谈家乡事》中,提到通过拓展国内外市场,潍坊近些年来在农业上涌现出的一大批“头儿”:“像大棚蔬菜之父‘菜头’王乐义、具有大将风度的‘鸡头’王金友、创造出闻名全国的‘得利斯’低温肉肠的‘猪头’郑和平、养花养出了彩的‘花头’李洪亮、栽苗木栽出了名的‘苗木头’刘国田……”莫言对家乡潍坊感叹:“真是‘家家怀荆山之玉,人人握灵蛇之珠’,群星灿烂,英杰辈出。”

    今年,首届潍坊十大环保人物评选结果揭晓后,有苗农感慨道:“‘苗木头’刘国田被评为‘十大环保人物’,反映了俺们的心声,让人信服!”

    记者不禁思索,这个莫言笔下的“苗木头”究竟何许人也?他居然能提升一个城市的形象,甚至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

    更让记者惊奇的是,当成为坐拥上亿资产的“印染老板”后,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刘国田把注意力转移到苗木行业,自掏腰包创建绿博园?他的污水资源化处理工程、垃圾处理厂等又有什么神奇之处?

    为印染“还债”还出“苗木大王”

    来到山东省昌邑市,蔚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整洁的街道,绿树映衬着红花,这与昔日烟囱林立的“印染名城”、“铸造之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昌邑市环保局局长于敬之告诉记者,人与自然和谐,已成生态昌邑的主旋律,而其中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刘国田。

刘国田简介:

   山东省潍坊昌邑市柳疃镇刘家车道村人,木匠出身,首届潍坊十大环保人物之一。他靠印染行业“发迹”,后带领乡亲们走上绿色致富路。他自掏腰包建设绿博园。近年来,他专心于“变废为宝”的技术研究,实施污水资源化处理工程,建成了“无味的”污水处理厂,实现了印染污水的零排放和循环利用,综合利用的垃圾处理厂也正在建设中……



    站在记者面前的刘国田,高高的个头,茂密的头发中掺有些许白丝,谈吐中不时发出爽朗的、憨憨的笑声。

    谈起创业史,刘国田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

刘国田在指导苗农管理金叶国槐。


    1992年,35岁的小木匠刘国田借了3000元钱,在老家柳疃镇刘家车道村开了一个印染作坊,规模变大后更名为黄辛印染厂,几载磨砺,昔日名不见经传的黄辛印染厂已成昌邑印染界的“龙头”企业——金丝达印染公司,他也由此戴上了“印染大王”的桂冠。

    众所周知,印染厂要排污水,要烧锅炉,会影响周边的生态环境,金丝达厂在发展过程中也难免与环保“撞车”。

    当初,刘国田并没有在意。“当地好多印染厂都这样。再说,我靠诚信经营,该缴的税款一分也不少,还时常济贫扶弱、修路助学……所以当时,我没觉得不妥。”

    随着企业的逐步壮大,刘国田为学习先进印染经验,踏出国门取经。

    “1997年,我来到新加坡,呼吸到的是清新宜人的空气,见到的是一尘不染的路面。后来,又到欧洲一些国家,看到的依然是蓝天绿树,碧草鲜花,除了宽敞的道路,几乎不见裸露的土地……”刘国田说。

    国内外环境的巨大反差对他触动很大。“我感到自己欠了父老乡亲太多‘环境债务’。把环境变美了,才是对父老乡亲最大的贡献!”

    回国后,刘国田便不断地琢磨起“还债计划”,立志播绿治污。他投资300万元,在自己的厂里安装了污水处理和脱硫除尘设备,极大地缓解了企业对于环境的污染。按说刘国田心里可以踏实了。然而,他还是觉得自己搞了这么多年的印染,欠下的“环境债”太多。于是,一个新的计划又在心中酝酿……




责任编辑: 高红芮来源: 中国环境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