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之乡 江南第一梅 ——靖州杨梅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1-14

    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位于湘西南边陲,是湘黔桂三省(区)接边地区中心。县域面积2210。05平方公里,辖7乡6镇4个管委会和1个国有林场,总人口26。39万,其中苗、侗等16个少数民族占73。8%。1987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苗族侗族自治县。

    



    20年来,在靖州这块神奇的土地上,26万苗、侗、汉等17个民族的人民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和睦共处,互帮互助,奏响了民族大团结的最强音。他们用勤劳和智慧不断改写着靖州贫穷、落后的历史,共同谱写了一篇经济建设的新华章。一个落后的山区小县,如今已发展成为湘西南一颗璀璨的明珠。全县26万各族人民正沐浴着共和国的阳光,昂首挺进在全面建设小康靖州的新征程上。

    物华天宝的繁荣之地

    据靖州新厂斗蓬坡遗址出土的文物考证,早在旧石器时代,靖州就有先民繁衍生息。古唐虞夏商时期为荆州西南要腹之地。宋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置靖州。元明两代,城市建设初具规模。明朝时期已是湘、桂、黔三省(区)边界地区的商业重镇。清乾隆以后,江西、福建、两广、贵州、永州、长沙、衡阳、宝庆“五省八帮”商人陆续来到靖州开设店铺,形成了“八邦会靖”的繁荣局面。

    位于城西部的飞山,以其“险、峻、奇、秀”而被誉为“楚南第一峰”。与飞山隔城相望的五老峰,五峰并列,犹如五位慈祥的老人喜迎各方宾客;在第三峰悬崖绝壁之上,五峰古刹庄严肃穆,终年人潮不绝。与五老峰隔江对峙的桂香山,枫柏林立,苍翠欲滴,山顶梓潼宫古代风格与现代特点融为一体,雅欲共赏。城中武庙、万寿宫等文化景点修复后,古色古香,别具一格。湖南省森林公园———排牙山林场更是令游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名扬省内外的“飞山胜景”、“五老晴瞰”、“渠江夜月”、“排林绿海”、“文峰古塔”等靖州美景是靖州美丽山水酿就的绝作。

    独具异质、丰富多彩的苗、侗民族文化,则是另一道绮丽的风景。2006年,靖州苗族歌鼟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两次受中央电视台邀请进京演出,被国内外专家誉为“原生态民歌活化石”。

    靖州境内现已探明的矿产品种有23种,其中重晶石、黄金、钡、铝钡土等在国际国内享有盛名;靖州还是湖南省黄金重点生产县。林地面积26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7。8%,是全国生态林建设示范县,湖南省“林业十强县”。境内野生动植物品种繁多,被列为国家级保护的珍稀动物有20多种;珍稀树种20多种。林果种类543种、林果栽培104个,药用植物有193科1224种,年产1。6万吨以上。其中,松茯苓年产、销7000多吨,出口量占全国的60%以上,是全国最大的茯苓集散中心;杨梅面积4万亩,年产梅8700吨以上,是全国四大杨梅基地之一,有“杨梅之乡”的美誉,“木洞杨梅”被誉为“江南第一梅”。




责任编辑: 张艳玲来源: 湖南县域经济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