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磁场效应日益凸显五年引进300余项目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1-14
|
“十一五”期间,云南安宁市紧紧抓住新昆明建设契机,围绕“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全方位展开了招商引资。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建平台、引项目、强服务,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越来越多的企业到安宁“安家落户”,招商引资“磁场效应”日益凸显。五年来,安宁市招商引资引进项目310个,实际到位内资237亿元、外资1.88亿美元。
工业发展的自然优势曾让历史选择了安宁,然而“工业强市”的自觉选择,则让安宁人创造了新的历史 。安宁市委、市政府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围绕“跨越式发展”目标和“543” 倍增计划,抢抓机遇,全面实施大突破、大规划、大投资、大项目、大产业、大建设、大开发、大宣传“八大方略”。安宁成了全省工业门类最齐全、体系最健全的地区,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得到大规模开发利用,这也促使安宁的资源优势不断转化为经济优势。
近年来,安宁市按照产业向园区集中的思路,以工业园区、太平新城、宁湖新城、职教基地、温泉旅游度假区、农业局现有机构和管理体制为基础,充分发挥全市67家单位部门的集群优势,按招商引资的要求对各责任主体进行归类划分,形成六大招商引资平台。实现招商引资力量和资源的优化整合,发挥各招商引资平台的资源优势和招商引资主战场的作用。
有六大平台作为强有力的支撑,安宁市力推阳光政务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也促使大项目到安宁安家落户。安宁市对2003年昆明市下放的375项市级审批项目进行几轮清理后,只保留了47项。同时行政事业性收费实现“零收费”,压缩审批时限,建立了“一站”受理制、项目联审制、全程代办制、包保责任制和“一事一议”等项目推进工作机制,推行首问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服务承诺制“三项”制度。全部手续都集中在市政府为民服务中心窗口推行“两次终结制”办理。打造了一个“创业最宽松、社会最文明、人居最安全”、“低交易成本、低生产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社会成本”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加快经济社会软环境建设,为投资者构筑了一条高效率、零阻力的投资“绿色通道”。
服务企业是招商引资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安宁市对企业选址、落地再到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跟踪服务、定向服务,真正做到以诚待商。为此,安宁市在每个项目落地前都要进行超前规划,合理布局,明确发展方向,确定发展定位,为大企业的引进和落地创造必要的先决条件。在招商服务中,不仅从市领导到一般干部职工都特别注重服务意识,而且安宁还在全省率先实行全面剥离企业办社会的职能,将企业社会管理方面的职能全部移交政府进行管理,让企业围绕主营业务轻装上阵,做大做强。
在对项目进行持续跟踪服务的基础上,安宁市采取奖优促发展等办法,对财政税收贡献大、就业带动高的企业领导班子进行奖励,提高企业积极性。无论市内、市外项目,只要符合《安宁市招商引资扶持奖励办法》规定的,都可以享受相关的扶持奖励。为使这一扶持措施落到实处,安宁市财政每年都拿出近1000万元专项资金作为奖励。“十一五”期间,不仅拿出了近5000万元的资金进行了奖励。 而且还拿出1700万元对有困难的中小企业进行扶持,减轻金融危机对中小型企业的冲击,帮助中小型企业度过难关,此举受到了企业的充分肯定。
五年一次结点,五年一次辉煌,五年一次跨越。安宁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超前谋划,抢抓机遇,克难攻坚,苦干实干,铸就了辉煌。透过安宁招商引资工作,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与时俱进、高效务实的政府,一条以人为本、稳健清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和一套科学合理的运行管理机制。展望“十二五”,安宁的发展目标更加清晰,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文明、富饶、充满活力、人民安居乐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安宁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