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中国网县域经济专栏首页>>县域人物

王坤友:甘当黄牛 永不松套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1-17



被誉为“永不松套的老黄牛”的王坤友

    

     整理一下夹克,腰杆挺得笔直,这就是安徽“十大新闻人物”王坤友接受记者采访前的准备,他说“做事情就是要这样认真负责”。王坤友是无为县蜀山镇新安村党总支书记,40多年来也担任过不少职务,因为工作认真负责,他在哪里都干得风生水起,也被人们誉为“永不松套的老黄牛”。

    一个深山里的溶洞,因为王坤友成了国家3A景区。“那还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事情。”王坤友说,1992年冬,随着放炮炸石的一声巨响,蜀山镇下泊山裂开了个大口子,烟尘散尽,一个天然溶洞呈现在人们面前。此后,王坤友成了这个洞的第一任“掌门人”。

    当年5月,深达800米的泊山洞打通了一条游览线路,美轮美奂的钟乳石奇观终于跟世人见面。为了将这个不知名的地方打造成景区,他把省城的记者请去报道,很快泊山洞就出名了。2001年,在泊山洞风景区管理处干了8年主任的王坤友,终于把泊山洞打造成国家3A级景区。

    此后,王坤友先后到建成村、新安村工作。与在泊山洞任职时的干劲一样,王坤友无论在哪里工作都把组织交给他的任务看得特别重,每次都毫不犹豫地接下了任务,而且积极负责,力求做得更好。“无论在哪个村干,我都想做成这个乡镇的前几名。”王坤友说,在农村如果不真的干点事情,这个地方就不会有变化,而做事情肯定会遇到各种矛盾。“组织上安排你做事,不去做、做不好都是不负责任。”这就是王坤友的成功秘诀,也是他深受村民拥护和赞扬的原因。

    村民们的赞扬来自于村里发生的实实在在的变化。在建成村,曾经有200多亩抛荒田问题。王坤友决意集中经营这些田,让这么大一片杂草丛生的土地重新长出庄稼。虽然困难重重,王坤友经过8个月努力,风餐露宿,不但把200多亩土地集中起来,而且实现了田成块、路成网、水贯通。在建成村,他还争取到各种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带领村民先后挖了5口“当家塘”,修通了各个自然村之间的道路,贯通了全村的抗旱沟渠……

    王坤友刚任新安村村支书时,村民喝的自来水十分浑浊,杂质多,而且经常停水,村民们因为这事意见很大。王坤友一上任,首先就对水厂重新“洗牌”,竞争承租,从而彻底解决了村民的饮用水问题。随后几年时间里,王坤友累计争取上级项目资金100余万元,带领村民修通了20多公里的“村村通”道路,加固了6公里的圩堤,整理排灌渠道7.5公里,村民人均收入也增加了近400元。

    正是由于工作认真负责,王坤友也成为村民们最信任的人。“以前还要缴农业税的时候,我所工作的村子,5天时间就能把27万元全部收上来。”说这话时,王坤友显得特别自信。(唐小虎、卞世鹏)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 周岳景来源: 新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