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一片好“环境”,污染在其中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1-18
|
1904年,江门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设江门北街海关,为广东八大关之一。西方近代工业与文化也随之引入和发展。江门虽然非紧靠沿海,但可经五门出海,背靠五邑侨乡,面向省港澳,堪称经商宝地。外资的进入使江门市的经济发展非常的快速,地理环境的优势,众多的大型企业落户在这里。
近几年,江门市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多大造纸企业纷纷来这里“落户安家”。目前,江门市纸业已经超过120家。
2006年,中国造纸百强企业华泰在新会总投资规模超100亿元,年产120万吨各类纸张,其中首期是投资25亿年产40万吨新闻纸,以后还有年产40万吨光面彩印纸(杂志用)和40万吨高档文化用纸,总用地规模900亩,这样计算投资强度为每亩超千万。而金鹰造纸也投资了160亿。
仅江门市新会一个区的造纸产业,一年就实现工业总产值50多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58.5%,约占全区经济总量的近9%, 2005年,新会区造纸产业全年平均增长率为68.65%,在“八大工业板块”中,增长速度排列第三,而去年继续实现较快增长,年平均增长率超过30%。
一批新造纸项目相继落户新会区,是造纸产业在江门市增速较快的重要原因,如投资650万美元的坡利造纸项目、投资1.2亿元的振隆造纸项目、投资1.5亿元的丰达纸业及投资1.2亿元的长兴纸业等。同时,维达纸业与新会中顺纸业也在去年分别增资10亿港元进行扩产。
银州湖纸业基地地处银洲湖西岸双水镇,总面积24平方公里,规划区内由多个纸业项目构成,以双水电厂为公用工程岛,集中供热供水,集约能源利用,现已落户的有华泰纸业(总规模120万吨报纸、光面彩印纸、文化用纸,总投资100亿以上),维达生活用纸(最终规模40万吨,40亿),中顺洁柔生活用纸(最终规模32万吨,30亿),香港振隆造纸(牛皮纸,最终规模50万,10亿港元),新加波波利造纸(3万吨,生活用纸,1亿港元),亚太纸业(文化用纸,19.8亿美元)。
还有一个40万吨的高级涂布纸板项目,投资15亿。还有双水电厂三期60万千瓦项目,投资50亿左右,有几个百万吨级的造纸项目(每个都数十亿或上百亿投资),还有立白集团想在区内建设生活用纸项目,等等。
随着众多造纸企业在江门市聚集,大部分造纸企业在选择厂址时,不是河边就是江边,其目的可想而知。一个曾经的鱼米之乡,现在却成了河水被污染,人身健康遭到严重威胁的“污染城市”。

建在河边的台资明星和丰达纸业

正在兴建的台资明星纸业
在睦洲镇,台资造纸企业明星和丰达前的一条河就被严重污染。记者看到,这条河几乎成了这家造纸企业取水和排污的河。根当地居民讲,每到了晚上,河的周边就弥漫着一股怪味,让人感觉身不适。造纸企业排污的水声响整夜不停,当地居民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记者在现场也体会到了这样的感觉,水明显看到造纸企业排污迹象,而河水下沉淀着厚厚的一层纸梢。而这家造纸企业基本占据了这条河的南岸,靠东还正在建造上万米的大型的造纸生产车间。

造纸企业把大粗管子直接通到西江,正在排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江门市的蓬江、潭江、西江分别遭遇不同程度的污染。在造纸企业最密集的新会区银州湖纸业基地,周边农村,每年参军人数大量减少,这不是因为农村青年不愿意参军,而是生活在这里的人的身体出现了各种疾病。据村民们讲,2009年,他们村30名青年参加入伍体检,没有一个通过健康检查的。村民几次向上反映都不了了知。

村民讲,2009年,30名青年参加入伍体检,一个都没通过。潭江和西江几乎打不到鱼
记者在现场看到,中顺洁柔是通过一个人工渠进行排污水,然后再通过这条河流入潭江和西江,而其它造纸企业是把大粗管子直接通到潭江和西江。当地的农民讲,由于江河污染严重,现在的潭江和西江几乎打不到鱼。 对造纸企业给周边环境造成的污染,大部分企业不以为然,而当地居民却苦不堪言。造纸企业在繁荣当地经济的同时,也应当高度重视环境的治理,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
发展我国造纸企业,必须坚持循环发展、环境保护、技术创新、结构调整和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市场环境,加大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模式,加快企业重组,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提高制浆造纸装备国产化水平;更好体现造纸产业循环经济的特点,推进清洁生产,节约资源,关闭落后草浆生产线,减少污染,贯彻可持续发展方针;全面构建装备先进、生产清洁、发展协调、增长持续、循环节约、竞争有序的现代造纸产业,进一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势。这样,我们的环境,我们的健康,我们的生活才能够得到应有的保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