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中国网县域经济专栏首页>>三农视点

上思县发展生态农业  力保农民增收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1-19

    蔗糖鲜奶销区外,蜂蜜香糯闯京城——“十一五”期间,广西上思县在确保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

    我们暂且抛开遍地的甘蔗、山林不说,2010年12月18日,从十万大山远道北上的上思香糯就被送进了北京人民大会堂,实现了上思农产品走进北京、登上国宴的“破冰之旅”,结束了北京市场上没有上思特色农产品的历史。

    “上思三香”之一的香糯,素有“一田种糯全垌香,一家煮糯满村香”的美誉。该县香糯香气浓郁,是用作粽粑、年糕等风味美食的上乘原料,于2005年得到国家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2010年2月20日,在自治区农业厅举办的美食节上,两个各重84公斤的“粽王”就是由上思香糯制成。该县每年香糯种植面积达2-4万亩,但产品依然供不应求。

    为了提高单产,该县农业局启动无公害标准化栽培计划,对香糯稻种进行提纯复壮。2010年,该县在在妙镇佛子村兰奉屯开发近10亩的本土香糯品改实验田,这块实验田里糯植株高达1.8米,亩产达375公斤,是以往香糯平均产量的1.8倍,成为名副其实的“超级香糯”。目前,该县香糯市场价格在12元/公斤以上,按亩产250公斤来算,全县4万亩香糯的产值就超过1亿元。

    “十一五”期间,上思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采取“公司 农户 基地”等多种形式,大力发展优质水稻、甘蔗、速丰林、畜牧水产等主导产业,实行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良种化生产,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酒精废液喷淋、甘蔗地套种等新技术,形成生态农业的良性经营局面。同时大力挖掘、培育香糯、香菇、香鸭、蜂蜜、八角、肉桂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积极打造“十万大山”生态农业品牌,提高了生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糖业是上思的主产业。该县受北部湾海洋气候影响,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糖份容易结晶,甘蔗的含糖率就比较高。先天优势加上政策、技术推动,5年来,甘蔗产业在上思真正酿成了“甜蜜的事业”。笔者清楚地记得,2006年2月份,正值早春,当时任上思县长,现任县委书记覃开宏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就着重强调了实施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走农业和工业互动发展之路,以加快全县县域经济发展步伐,推进建设“富裕上思”力度。并明确提出,计划至2010年,全县甘蔗种植面积达36万亩,产量达220万吨以上,并不断延伸糖业产业链,努力增加工业产品附加值。如今,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该县的甘蔗种植面积已达57.2万亩,新榨季原料蔗总产量预计突破300万吨,远远超过了5年前定下的目标。目前,国内糖价保持在6800到7000元/吨,原料蔗的收购价也超过了410元/吨,创下历史新高。全县蔗糖业也实现了财政、企业、蔗农的“三赢”局面,进入了“甜蜜期”。

    林业经济也不甘落后,2009年该县林业产业总产值11.58亿元,实现利税3220万元。2010年,经林改后,该县群众造林植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全年完成造林任务7.7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从2007年的60.26%上升到目前的61.05%。林业已成该县财政增税、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畜牧水产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2009年全县农林牧渔总产值17.36亿元,按现行价格计算,预计2010年全县农林牧渔总产值达19.95亿元。此外,全县的水稻、水果、果蔗、蔬菜、中药材等产品也形成了规模。

    “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引进一批深加工企业来做强做大林产业和其他农产品加工,将上思的农副产品打进更高端的市场。”2010年1月,在自治区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上思县长李疆在接受广西新闻网、桂经网等5家媒体的联合采访时,表示将在农产品深加工方面下功夫。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2010年,该县就成功引进了投资5.5亿元的复合木地板、投资1亿元的松针盘芋项目等、投资7500万元的糠醛、投资5000万元的糖厂沼气项目等,促进了蔗糖、林业产业链的延伸。目前这些项目正在抓紧建设,其中糠醛项目预计2011年3月份就能竣工投产。

    “十一五”期间,该县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5年来,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1.04倍,年均增长15.35%;2009年,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123元,预计2010年增长到4816元,比2005年增加了1938元。

    “春暖激三农 万象更新兴盛世。策优还百姓 千般斗艳报丰年。”“屋宇飘香 鱼跃禽欢庄稼好。山河吐翠 龙飞凤舞国家兴。”甜蜜生活引诗情,随着春节的临近,该县广大干部群众已经提早构思兔年的春联。1月3日,该县诗词协会收到的诗歌、对联作品就达到500多首(幅),以上就是两幅涉及农业的春联,工整的对仗,言简意深的词语,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是对上思“三农”工作最好的颂赞。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 高红芮来源: 上思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