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中国网县域经济专栏首页>>时政要闻

2015年 四川GDP力争突破3万亿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1-19

    四川省“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五年固定资产投资超8万亿

    亮点梳理

    ●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加快建设新川创新科技园,形成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

    ●率先发展成都平原城市群,推动成德绵乐同城化发展,建设西部最具实力和竞争力的城市群。

    ●强化成都主枢纽建设,加强成都铁路调度中心和区域空管中心建设,努力把成都建成西部最大的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

    ●开展征地制度改革试点,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逐步缩小征地范围,提高征地补偿标准。

    四川省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大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5万元左右,进入中等收入地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3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800元;物价基本稳定……

    昨日提请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审查的省“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勾画了未来五年四川跨越发展的美好图景。据悉,最终经省人代会审议批准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具有法律效力,由省政府组织实施。

    新的5年,四川有啥新变化

    关键词:GDP

    预期目标年增12% 历次最高

    根据草案,“十二五”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左右,2015年突破3万亿元大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5万元左右,进入中等收入地区,加快向全国经济强省迈进。

    据省发改委副主任雷开平介绍,这是历次五年规划中,增长指标最高的一次,比“十一五”目标高了3个百分点。他表示,为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通过测算,四川必须保持要比全国经济增长高4至5个百分点。而从发展趋势来看,四川将进入快速发展期,12%的增长目标是积极稳妥的。

    关键词:新农村

    成都“三个集中”经验推向全省

    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草案提出,开展征地制度改革试点,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逐步缩小征地范围,提高征地补偿标准。依法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按照同地同权原则及时足额给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合理补偿,解决好被征地农民就业、住房、社会保障。

    在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方面,成都的“三个集中”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经验,将推广运用到全省。草案称,要合理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转移集中。同时,确保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关键词:城镇化

    推动成德绵乐同城化

    在促进全省五大经济区协调发展方面,草案提出,做强成都都市圈增长极,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加快建设新川创新科技园,形成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

    深入推进川渝合作,建设国家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开放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构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将成都经济区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通信枢纽,先进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优化成都空间布局,加快推进功能区建设,提升国际化水平,建成中西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特大中心城市之一。率先发展成都平原城市群,推动成德绵乐同城化发展,建设西部最具实力和竞争力的城市群。

    积极将绵阳、南充、自贡、泸州、攀枝花等城市培育为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将达州、德阳、宜宾、内江、乐山、遂宁等一批地级城市培育为50万—100万人口的大城市。

    草案还提出,坚持分步推进原则,把有稳定劳动关系并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 

    关键词:深化改革

    在有条件地区探索推进省直管县

    深化体制改革,排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篇之首,改革领域涉及财税体制、投融资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五个领域。草案用专栏列出了这些重大改革进度安排,其中,财税体制改革领域中,“全面推进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完成时间为“十二五”中期;继续深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在有条件地区探索推进省直管县改革,则列进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任务中,完成时间也为“十二五”中期。

    新的5年,我们的生活有啥惊喜




责任编辑: 周岳景来源: 成都晚报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