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病瘫儿子永久的希望—记六十二团李文德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1-19
|
李文德是新疆农四师六十二团四连的一名退休工人。20年来,他悉心照料病瘫的儿子,被职工群众传为佳话。
1960年李文德支边来到兵团,成为一名职工。
1965年结婚,婚后生育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一家五口人日子过得美满幸福。
1987年,李文德初中毕业的儿子李新民参加了工作,成为连队的一名职工。刚刚工作的李新民人勤快又机灵,很受领导和群众的喜爱。1988 年,他与父亲商量后购买了50只羊,在连队率先搞起了庭院养殖,1989年他又报名学习机车驾驶技术。1990年初,李新民和父亲商量后准备买一辆当时很时髦的东风汽车,计划让家里人种地、养羊挣钱,自己则在外跑运输,父子俩准备齐心协力大干一场,早日致富奔小康。
然而,此时不幸降临到这个幸福的五口之家。
1990年6月的一天,李新民突然出现下肢麻痹、行走困难的现象。一开始李新民想也许是劳累所致,自己年轻,过几天就会好的。可是后来下肢麻痹的症状一天比一天严重,几乎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李文德赶紧带上儿子到医院检查,几经辗转,李新民被师医院确诊为先天性脊椎隐裂。
据医生介绍,脊椎隐裂是一种先天性疾病,也就是脊椎板在出生以后没有闭合遗留下的裂痕,治愈的可能性几乎是零,最终将导致病人瘫痪。此病最佳治疗时间应在8岁以前,可是李新民小的时候没有发病,现在已经21岁了。
李新民被击垮了,整天默不作声,不吃不喝也不睡,人一天天消瘦下去。当时已经50岁的李文德,不想让儿子就这样颓废下去,就鼓励儿子说:“有爸爸在,你就有希望,我带你到乌鲁木齐的大医院去治病,哪怕只有1%的希望,我都要给你治病!”
就这样,李文德带着儿子四处求医。1991年5月和1992年6月,他们先后两次来到位于乌鲁木齐的建工医院进行手术治疗。两次手术后,李新民的病情并没有好转。1992年年底,李新民下肢彻底瘫痪。为了给儿子治病,李文德已经花费了6万多元钱,家里也欠下了一大笔债。
由于手术后遗症,李新民的面部神经疼痛,说话也开始变得困难。李文德四处奔走,打听到一位姓张的老中医推拿、按摩、针灸技术非常高。李文德上门去求医,把老中医请到家里为儿子针灸,经过一年的治疗,李新民慢慢恢复了说话的能力。
李新民病后,李文德每天不管农活有多重,有多累,都要抽出空陪儿子聊天。
由于病痛的折磨,李新民的脾气时好时坏,有时会莫名其妙地发火,李文德总是默默忍受。为了给儿子解闷,李文德给儿子买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并把家里唯一的一台黑白电视机搬到儿子的房间,每天全家人陪李新民看电视聊天。
1996年,不幸再次降临到这个家庭,李文德的大女儿因车祸去世,李文德一夜之间老了很多;2004年,李文德的妻子又突发脑溢血病逝。照顾李新民的重担一下子全都落在了李文德一个人身上,每天洗衣做饭,为儿子端屎接尿,擦洗身子,翻身按摩……已经60多岁的李文德越来越苍老,可是他却从来不在儿子面前叫苦叫累。
家中的变故李新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开始学着半卧在床上洗衣服,主动向父亲提出要自己学着上厕所。看着儿子的精神状态一天天好起来,李文德也全力支持儿子的决定。他在儿子的房间做了一个2.5米宽的榻榻米,并用木板隔了一间小卫生间,给儿子买了一辆轮椅。李新民现在可以用手支撑着身体,从床上挪到轮椅上,然后自己上卫生间,还学会了趴在床边洗自己的衣服。看着儿子的变化,李文德心里很高兴,儿子终于战胜了病魔,从悲观绝望中走了出来,一步步走向新的生活。
2009年12月,李文德为儿子买回了一台液晶电脑,并配备了无线鼠标和无线键盘,以方便李新民学习和使用电脑。李新民现在每天都要学习3个小时的打字,没有人教,他就自己用拼音慢慢练习。2010年6月,李文德把家里的电脑联网,让儿子通过互联网多学习一些知识,让他的生活更充实。
李新民见到笔者时说:父爱是我生命的支撑点,有了这样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父亲,自己才有生活的勇气。
(作者:季秀华 袁长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