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中国网县域经济专栏首页>>县域人物

张新红:谁说女子不如男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1-19

    新疆建设兵团农八师一二一团十九连女职工张新红在团里很有名气,她种养结合走上了致富路。她的养殖场奶牛数量从260 头发展到334头,日产奶3000公斤,光卖牛奶一项年收入就达到378万元。 今年42岁的张新红,18岁高中毕业后,就在连队承包土地。24年来,她从一个天真的小姑娘成长为一名团场的先进生产者、三八红旗手和致富典型。

    2000年,一二一团大力开展低产田改造。张新红和丈夫商量后大胆承包了十九连无人问津的上百亩低产田,当时的这块地非常贫瘠,种出的棉花每亩只有籽棉八九十公斤产量。

    很多人都认为张新红疯了,非要种别人都不愿承包的低产田,还得打井建房,不赔钱才怪呢!

    “要想有收益,就要多投入。”当年张新红就投资10万元,打了一口机井。冬天,张新红夫妇拉沙拉肥,改良土壤,从远离单位10多公里的其他连队猪场,购买了100多吨优质厩肥,全部均匀地施入这块盐碱地中。为了保证出苗,张新红及时查验墒情,一改常规,采用膜下点播方式播种。到5 月份,她的地里苗齐苗壮。田管期间,张新红坚持天天下地,严格按栽培技术管理棉花。当年,张新红获纯收入5万元。十九连的职工都说:“这盐碱地好像被张新红施了魔法,产量一下提高了近1倍,真是不可思议!”

    几年来,张新红种植的棉花每年籽棉单产都在350公斤以上,2009年更是达到了420公斤。

    张新红善于总结种植经验。2010年,她根据网上的虫情测报,及早开始铲埂除蛹,清除地边杂草。田管阶段,她注意调查病虫害发生情况,到6 至7月份病虫害发生严重时期,她每天早上6点就和工人们一起捉棉铃蛾、挂糖浆瓶,她最大程度降低了严重病虫害的影响,承包地仍然保持了籽棉单产350公斤。

    张新红逐渐富裕起来,可她没有停止追求的脚步。近年来,团场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畜牧业。2008年,在团场和连队大力支持下,张新红和丈夫贷款300多万元兴建了一个占地70亩能容纳400头奶牛的现代化养牛场。依靠团场以牛还牛的好政策,她从澳大利亚引进了220头优良奶牛,开始了种植养殖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为20多名职工解决了就业问题。

    当时一点儿养牛经验都没有的张新红,通过请畜牧专家来指导,逐步掌握了一套科学的养殖技术,张新红还种植了青贮玉米,自己建窖压青贮,解决部分饲草供给问题,降低了饲养成本。

    在她的科学管理和工人们的精心饲养下,牛的数量不断增加,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富起来的张新红不忘帮助他人。

    在连队,她鼓励职工漆成录发展养殖业,为他联系了红嘴燕种苗,鼓励他发展特色养殖。职工王振兴种地缺少资金和经验,种地总是产量低,挣不上钱。张新红为他垫付承包款,手把手地教王振兴种地。地里什么时候该干什么,怎么干,张新红总是毫无保留地教他。现在,王振兴已经从对种地一无所知,变成了一名技术熟练的职工,每年种地的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

    谁说女子不如男。张新红用出色的成绩成就了一个女人创业的典范,成为团场科学种田、科学养殖、带动职工共同致富的榜样。

    (作者:李建荣)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 周岳景来源: 兵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