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中国网县域经济专栏首页>>县域法治

枣强县政府坐视硝染企业“未批先建”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1-20

 中国网中国县域经济频道1月19日衡水电 记者靳星星报道  大营镇的迅猛发展势头从2001开始展现出来。2001年以来,大营镇依托皮毛业的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5.3亿元,建成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12个,500万元以上项目18个,100万元以上项目143个。投资总额和项目数量超过了2001年以前十年的总和。

而大营镇的真正飞速发展应该是在2003年。据了解,2003年年底,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4亿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增长210%;上缴税金5600万元,比2000年翻了四番,增长15倍,占到全县工商税收的一半以上。

然而,这些发展却是大营镇的“非法”企业带来的……

天下裘都

2003年,在大营项目建设一浪高过一浪,投资热潮汹涌澎湃,呈现出“街巷无处不经商、铺天盖地是皮张”的繁荣景象。

据了解,2003年,大营镇组织了20多家皮毛大户参加香港国际皮毛时装展示会、北京中国国际裘革制品交易会,引导皮毛大户到国际市场上找位子、亮牌子、订单子。与美国、俄罗斯、丹麦、西班牙等30多个外商建立了合作关系,签订单46个,交易额达到3.6亿元。

目前,皮毛工业区内入驻企业80家,其中来自北京、石家庄、邢台、秦皇岛等地的县外投资企业10家,三三、金花、金都等韩商独资企业3家,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等多家外商企业也正准备到工业区投资办厂。今年以来,该镇又组团参加了国家、省举办的各类招商活动12次,发布项目70多个,签约项目达100多个。

如今,经过数年规划的大营镇更是繁荣异常,各种高档的消费、娱乐场所随处可见。

裘都,已经名副其实。

污染,困扰数年之久

经济发展了,问题出现了。

裘皮加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硝染,而硝染过程中加入的化学试剂中含有一些重金属离子会严重污染地下水。

一个令企业、环保和国土部门同时头痛的问题出现了:为了经济利益,大批企业兴建;为了环境,环保部门死死卡住门槛;没有环评,国土部门不放手批地。

然而,企业还是把厂子建了,也随之带来了污染。 据了解,自2001年起,枣强县几乎每年都会围绕大营镇的环境问题召开会议。

“那时候,大营镇几乎家家都是硝染厂,处处冒黑烟,到处流着黑红色的污水。”想起遍地小作坊式硝染厂的疯狂,当地群众记忆犹新,“这种情况也是今年才彻底改变。”

“当年的开发区更是如此。”当地群众告诉记者,“这两年上边抓的紧,所以污染小了很多。”

记者了解到,为解决硝染污染这一问题,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大营镇投资7000多万元建设了一座占地54.6亩,日处理能力3万吨废水的污水处理厂。

最终,污染问题解决了。然而,土地问题却被所有人“忽略”了。

令人纠结的“未批先建”

“我可以这样讲,大营镇开发区从事硝染的企业有13家,大部分都没有土地使用证。”一位做裘皮生意的王老板告诉记者。

60多岁的王老板和自己的儿子都在大营镇开发区经营硝染企业,但是他们的企业都没有土地使用证。

随后,记者在王老板的营业执照上看到,该企业年加工皮毛张数为500万张,占地面积约为10亩。按照这样计算,大营镇开发区至少有50亩土地目前处于“黑户”状态。

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

“不是环评的问题,我们有环评。”当记者质疑是否因为环评的限制导致国土部门没有审批时,王老板这样告诉记者。

究竟是谁的错?企业违规还是国土部门不作为?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 县域经济来源: 中国网县域经济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