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一个人的村庄——麻风村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1-20
|
麻风村里走出女大学生
在这个看似与世隔绝的非行政单位的“村里”,同样发生着温情的故事。
闫维国说,朱万洪20多年前跟村里一位女性康复者相爱并结婚了,后来还收养了一个弃婴。两个人在当地皮防站和村民的帮助下,把孩子拉扯成人,如今这个女孩已经在一所大学读书。
朱万洪的房间里挂着养女的照片,女儿的房间在隔壁,马上要放寒假了,他提前给她买好了炉子,准备了煤炭,怕她冻着。自老伴五年前去世后,女儿是他现在唯一的念想。
一个人的生活在他看来并非寂寞难耐。白天吃过饭,他就出去溜达,或者坐2路车到市里去玩。“现在人都习惯了,也不怕了,我有几个老哥们,有时一起喝酒,”他指着锅台上面的两瓶老白干,“有时候他们也到我这里来喝酒。” 他不担心以后的生活,寿光市皮防站每个月给他150元补助。另外还帮他办了残疾军人证,每年有4000多元的补助金。
年轻些的时候他出去打工、种地,跟普通人一样过日子。现在老了,他把一亩多地包了出去,每年收600元的租金。“40多年了,我习惯了,能埋怨个啥?谁让你得上这个病呢?不管在哪里,能活着就不赖。”
链接:正在消逝的麻风村
麻风村正在淡出历史,然而麻风杆菌一直没有离开。 “现在是提倡家庭隔离保密治疗,一般不再往村里输送现症病人,”省麻风病防治研究室主任陈树民说,尽管现在麻风病发病率非常低,但最大的难点是很难发现。由于麻风病人发病初期不痛不痒,只有轻微的麻木区,不容易引起注意,“因此容易导致误诊。”
据一位麻风病防治专家介绍,不久前在省级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一位病人住院8个多月,无法治愈,后来发现是麻风病。麻风病防治知识缺乏令人担忧,目前很多年轻的医生不知道麻风病是怎么回事,甚至有的临床医生认为麻风病是精神疾病。
目前,不少地方政府注意到了这点,加大防治经费对现有的麻风村进行了改造。1月19日,济南市卫生局副局长马继仁在慰问济南市皮防院住院部麻风康复者时介绍,麻风病不遗传、不致死,但如果不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会导致严重的残疾。麻风病并不可怕,治疗也不是难题,关键是提前用抗感染药加以阻断。“消除麻风危害,保护健康权益,”这是麻风病防治工作人员要坚持的主题。 济南市皮防院近年来投资建设了宽敞明亮的住院部,居住的43位康复者每天有专门的防治工作人员照料,昔日的麻风村已经俨然变成一个麻风康复者的疗养院。通过开展一系列麻风病康复者的康复手术,开设家庭病床等防治措施,一种新型的“麻风村”正打破与世隔绝的状态,与现实社会相依相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