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中国网县域经济专栏首页>>县域人物

华西农民査永恩和他的“吃酸”事业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1-26

    担负起区域废酸的处理重任

    查永恩十分清楚,酸洗废水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废酸。那么,如何对废酸进行有效处置呢?查永恩决定对这一难题进行攻关。他调集了精兵强将,组成了攻关小组,开始致力于废酸资源化、无害化的研究。

    一次偶然的机会,査永恩得知一种废酸处理新技术,不是简单地把废酸的污染物处理掉,而是通过提取与转化,使废酸能够生成盐酸和多种副产品,当即相信这项技术不仅可以实现盐酸持续利用、达到资源综合利用的目的,还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带钢热”的污染问题。于是,从2005年起,査永恩组织攻关小组,对废酸综合利用关键技术进行攻关与探索。

    几乎每天,查永恩都要率领攻关小组围绕废酸池子打转转,进行各种资源化利用的试验。废酸产生的刺鼻气味,薰得他眼泪直淌,鼻涕直流。有一次,查永恩与技术人员一起做试验时,废酸瓶不慎被打破,淌出的废酸流到了身上,他连忙脱了衣服去清洗,结果被冻得大病一场。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历经几十次的试验和中试,在支付了270多万元的“学费”之后,终于在2007年3月,他们终于开发成功废酸回收综合利用新技术,开辟了一条“废酸——真空无压蒸馏——稀盐酸——氯化铁、氯化亚铁”的综合利用新途径,回收的废酸经过真空无压蒸馏处理,60%转化为成品盐酸返售给带钢厂用于酸洗生产,40%转化成为氯化铁和氯化亚铁。

    有了这项新技术,不仅自家生产的“废酸”可以清理了,查永恩还想着要为其他的企业也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

    2007年至今,鹏威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和华西村联手先后投资5000万元,兴建了华西废酸处理综合利用中心,日处理废酸能力可达600吨。辐射半径扩大到了江阴周边县市。每年可回收废酸10万余吨,生产氯化亚铁5.5万吨,稀盐酸12.5万吨。

    废酸综合利用中心的投产,解决了江阴环境保护一大威胁,仅仅一个月,村前的运河水明显清亮了,河边出现了钓鱼人的身影。曾经令人谈虎色变的废酸,如今已成为华西循环经济的一大亮点。

    面对种种困难仍矢志不渝

    为了修建废酸处理综合利用中心,查永恩几乎掏光了他的所有积蓄,但是这项虽然有着巨大社会效益的环保项目,经营效益却出乎查永恩的意料,最困难的时候,“华西废酸综合利用中心,运转1天就要亏损1万元。”

    查永恩分析,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苏南地区的带钢企业生产出现了大滑坡现象,生产上的不景气使得废酸产生量明显减少;废酸处理中心刚刚成立,宣传不够及时,知名度不够影响,影响收酸进度;再加上处理生产的副产品种类单一、档次不高,卖不出好价钱。这些因素都造成企业效益不高。

    此外,由于查永恩的企业是免费帮助企业处理废酸,这就影响到了一些人的利益——以往带钢企业往往要支付每吨80元左右的处置费。于是,这些人便想办法找查永恩企业的麻烦,造成查永恩企业派出收集废酸的车辆,屡屡被公安、公路等部门查扣。虽然后来经过环保部门的协调,查永恩跑运输的道路很快畅通起来。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他的一些合伙伙伴因为不胜其烦,又看不到效益,便纷纷离去。

    尽管遇到了种种困难,尤其是当前出现的亏损状况,使查永恩不得不靠其他产业经营的利润来弥补这个亏空。但是查永恩依然表现出乐观的态度,他说,看到周围河水一天天变清,就是最大的安慰与鞭策。

    眼下,査永恩正在忙两件事情:一是做好宣传,扩大“收酸”范围,二是是继续研制废酸副产品的深加工技术,提高副产品的附加值。例如,1吨废酸生产出300公斤氯化亚铁,经深加工后,可以转化成三氧化二铁、铁红等,这样的副产品每吨售价比原先高出5倍。“只有通过有效经营让中心获得更多的收益,我的‘吃酸’事业才能做得更持久。”查永恩坚定地说。

    (记者 施维)




责任编辑: 周岳景来源: 中国农业新闻网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