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夫妇收养孤儿当兄弟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1-27
|
兰翠云说,王春要的父亲是个剃头匠,爷爷奶奶过世早。王春要患精神病的母亲从南阳流浪到当地后,被王春要的父亲收留,两个苦命人组成了一个家。王春要和她家是前后院的邻居,两家并没有血缘关系。春要小时候,他父亲经常挑担外出剃头,每当此时,就把春要托付给春峰夫妇照看。
2004年,王春要的父亲患了癌症。同年9月,王春要的父亲病重,病床前他把春要托付给春峰照顾。王春要父亲去世后不久,春要母亲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讯。
“当初俺是坚决反对收留春要的。你想想,当时俺的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家里的负担已经够重了。是个女孩还好说,可他是个男孩,长大还得给他盖房子娶媳妇,负担太重了。”兰翠云直爽地说。
“春要家五代单传,男女双方都没有一个亲人,他父母都没了,总不能看着他流浪街头吧。”春峰向记者说出了当初他收留春要的原因。
王春要到王春峰家的时候,正上小学三年级。用兰翠云的话说,夫妇俩既然收留了王春要,就要对他负责,要对他严管深教。哥亦父,嫂亦母。夫妇俩不但从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他,督促他努力学习,还有意培养他优良的品德和积极乐观的性格。
一次,王春要向嫂子要了5元钱,说是买作业本。可过了两天,他又要6元钱,翠云起了疑心,到学校问老师,结果是春要两天前要的5元钱并没有交到老师手里,他去买了电动小汽车。刀子嘴的嫂子吵了王春要一顿。这次教训,让春要以后再没有犯过说谎的毛病。
15岁的王春要已经长成大小伙子,显得敦厚、壮实。和记者说起他来到这个家6年来的生活感受,王春要显得很激动。他说,6年来,王春峰夫妇从来没有拿他当外人,对他视如亲兄弟。
为让他有更多的学习时间,几年间,他的脏衣服都是嫂子洗的。每顿饭做好后,嫂子喊他去吃。衣服、鞋也都是哥嫂买好送到他手里。
“哥嫂都是好人,要不是被他们收留,说不定我现在就是街上的流浪儿。我在这个世上没有一个亲人,哥嫂一家就是我最亲的人。现在说什么报答的话都没有用,我只有一心把学习搞上去,等以后自己有出息了,说报答哥嫂一家才现实。”王春要说。
“培养出他健康健全的人格和养成他好的学习习惯,将来能在社会上立足,我们夫妇俩的责任也就尽到了。”王春峰说。
(记者 丁需学 通讯员 李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