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普通农民为写族谱 30年写就《中华史氏大同谱》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2-14
|
史庚吉是山西阳泉郊区荫营镇街上村的一位普通农民,为了编写《中华史氏大同谱》,他克服人口分布地域广、时间跨度久远的困难,历时30多年行程遍及大江南北,独自一人完成了史姓家谱的编撰。
放下锄头拿起笔
编写姓氏族谱被人们认为是一项"浩大工程",通常要很多人花大量时间才能完成,种了一辈子地的史庚吉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独自编撰出族谱。
荫营镇居住着大量史姓人,在很久以前是一大家族,随着时光的流逝,现散居在荫营镇各村,关系疏远起来。虽然都姓史,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家族的渊源,一些年轻男女甚至相互恋爱、结婚、生子。在史庚吉看来,其中一些人是不能恋爱的,有的在三代以上本就是一家,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他下决心要重排史姓家谱,让史姓人都能找回自己的"根"。"家族最讲究个'世','世'不能乱,'世'乱了,难免会出问题。"史庚吉说。
他来到档案部门,希望能在这里找到线索,可让他遗憾的是,有关史姓的资料在"文革"中全部被毁。史庚吉决定独自完成编撰族谱的任务。
一路艰辛搜集族谱
从1972年开始,史庚吉趁闲暇之时,先从本村开始,一家一家地登门拜访,逐个登记每一代史姓人。村里的史姓人一听到有人来排家谱,都很支持,可大多数人只向上回忆两三代便再也接不上了。面对困难,他把每个遗漏的人空下,继续拜访下一户。由于史姓在我国并不是大姓,向上推三辈不少都有关系,他很快编制了一张大"网",逐步补缺,把"网"向外扩大。"网"越织越大,他开始逐步向阳泉、山西以外扩展。很多外地的史姓人听说史庚吉写族谱,纷纷主动联系提供线索,30多年间,他跑遍了北京、山西、河北、陕西等多个省市。
为了搜集族谱,很多时候要逐门逐户核对,他一走就是好几天。饿了,吃口随身携带的干粮;渴了,喝口泉水、溪水。一些通往乡村的公交车每天只有一趟,去拜访住在农村的史姓人当天回不来,为能在第二天赶到下个村子,他经常步行在乡村公路上,有时甚至要露宿在野外。
三十载辛劳没有白费
史庚吉30多年的辛苦没有白费,他的行动得到全国各地史姓人士的支持,不断为他提供线索。他所在的街上村百姓听说他要出族谱,自发凑钱3万多元,使得《中华史氏大同谱》得以出版成集。经过史姓大家族的共同努力,由著名国学专家史墨卿为总顾问的史姓大族谱《中华史氏大同谱》终于问世了,第一次印刷的三千套很快被抢购一空。《中华史氏大同谱》分为上下册,共499页,50万字。这套族谱记录了自汉朝以来,全国各地的史姓分布、人员,填补了我国特别是晋冀一带的史姓族谱空白。
史庚吉看着厚厚两大本族谱,满意地说:"俺总算是给史家做了点贡献。"(记者 霍雪飞 通讯员 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