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去年招商实际到位资金超过125亿元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2-15
|
2010年,云南昭通市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 96个,协议投资总额 446.02亿元,实际到位市外资金 125.7亿元,完成上级下达年度目标任务的125.7%,较上年增加47%,创历史最好水平。2008-2010年这三年间,云南昭通市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243个,实际引进市外到位资金254.9亿元,是2002-2007年六年到位资金总和的2.53倍。
党政领导亲自抓、招商引资掀高潮。市委、市政府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常务副组长的招商引资领导组。上半年,市委书记夜礼斌就云南昭通市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工作专题召开了两次常委会,全年深入企业召开了多次现场办公会。夜礼斌要求“一定要走出去招大商、招强商,抓住机遇,把投资环境确实搞好,把沿海的产业转移引到昭通来”。6月,原市长王敏正、副市长何刚率团参加昆交会,与昆明市政府签署全面深化合作协议,签订了23个招商引资项目,协议投资总额265.23亿元。8月,王敏正、何刚率团参加了“泛珠洽谈会”,签订了6个招商引资项目,协议投资总额29.5亿元。9月,王敏正率队参加在上海举办 “中国西部千里大峡谷”暨昭通苹果推介大会。8月,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余扬举率队组成招商考察团,先后赴浙江省台州市、广东省深圳市和东莞市开展招商引资项目推介,达成了16个意向合作项目投资31.03亿元。11月,王敏正、何刚率昭通党政代表团在深圳举办昭通市对外经济合作项目推介会及签约仪式,签订了31个招商引资项目,协议投资额131.2亿元。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用他们的实际行动使客商们最直接地感受到了昭通招商引资的真心和诚意,极大地扩大了昭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激发了大批客商走进昭通、投资昭通的热情。
提升“今日昭通效率”、优惠政策增强吸引力。为了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市委、市政府去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工作的意见》,对招商引资工作从组织领导、机构建设、优惠政策、服务措施、专项资金等方面给予明确。市委、市政府全面提升以服务受理零推托、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质量零差错、服务对象零投诉和办事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好、行政成本最低、社会环境最优为目标的“今日昭通效率”,建立了行政问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以及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领导挂钩联系制、外来投资企业投诉制、过错追究制等制度,大力营造“亲商、护商、扶商”的良好氛围,得到了外来投资者的充分好评。2010年8月,市政府出台《昭通市鼓励外来投资若干规定》,在财税支持、土地使用、投资服务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办事效率的提升,保障制度的建立,优惠措施的出台,明显地改善了云南昭通市的投资环境,增强了投资影响力、竞争力和吸引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到浙浦水泥、国电、华电、云冶集团、驰宏锌锗公司、云天化集团、水富枫叶国际批发市场等在昭外来投资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采取挂钩督办、现场办公会等方式,实实在在为企业排忧解难。
健全招商引资队伍、强化项目跟踪问效。2010年10月,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对外经济合作局,这是云南昭通市第一支专业的招商引资队伍,工作人员正在逐步到位中,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招商引资月报制度。各县区对全市签约项目进行了认真梳理,对签约2年以上未启动实施的项目,终止协议,重新包装项目进行招商;对新签约项目,由市县区领导挂钩,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项目的落地。强化对项目的链式服务,对意向项目抓跟踪、抓落实;对签约项目抓落地、抓开工;对在建项目抓协调、抓投产;对投产项目抓增资扩股、抓规模扩张;对重大龙头项目,抓上下游配套、抓前后线延伸。通过狠抓项目的推进,强力推动了项目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发展推动力。市商务局还多次召开座谈会,了解他们在参与昭通经济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实实在在为企业家们解决实际困难。2010年,昭通市被浙商评为云南省唯一的“最佳投资城市”。
(记者 陈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