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成农民工不愿外出主因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2-16
|
在记者临走时,梁爱民小声地央求道:“只要介绍过来一个学生,就给你150元的提成。”
过了不久,梁爱民又打电话给记者称,介绍过来一个学生给200元。
阜阳亳州往广东方向客流减少
在本地企业抢工的背景下,许多富裕劳动力直接在当地得到安置,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出现了递减的趋势。
阜阳是安徽省农民工大市,每年外出务工人员高达250万,占人口总数的25%。
年初十一,记者来到安徽阜阳火车站。在售票大厅门口,一个“广州方向有余票、北京方向有余票、上海方向有余票”的大牌子相当抢眼。进入售票大厅,记者看到,每个窗口仅排了两三个人,不用五分钟就能买到火车票了。
“往上海、广州和北京的人流量确实少了很多,”阜阳火车站负责客运的王科长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不过往宁波的客流增加了一些,整体持平。”
记者又赶到了安徽另外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亳州火车站。“现在可以提前十天预订火车票,”该站的张书记告诉本报记者,“从现在的买票情况来看,客流量相比往年少了一些,一票难求的情况已经彻底改观了。”
在预售火车票窗口,每个窗口前排队的人不超过20个,基本上1个小时内都能买到火车票。
观念变革
“农二代”多不愿到工厂打工
销售总监年薪80万~100万元,设计师年薪20万元,大堂经理3400元起……如此诱人的薪金待遇并非开自京广沪发达城市,而是2月12日在安徽国际会展中心的一场普通招聘会上,由中部地区企业开出的人才“价码”。
农民工大军“缩水”本地企业也现用工荒
过去,珠三角、长三角企业凭借薪金优势,从中西部地区吸引了大量人才入驻。如今,农民工只需要在家门口,就能找到自己满意的薪金。
在安徽国际会展中心的招聘会上,记者看到,一家大型企业需要招聘的操作工人竟然高达3500名,“一线操作工,试用期1个月,收入不少于1800元,转正后计件工资1800-2800元。”该企业招聘专员朱先生说,“不仅员工工资较以往上调了500元左右,公司还提供膳食和住宿,并提供高温补贴、满勤奖、工龄奖等。”
不仅珠三角、长三角企业面临招工难,记者在河南、安徽两地采访时发现,本地企业也正面临用工荒问题,在河南省鹿邑县涡北工业园区的一家纺织厂,迄今为止都还未能开工,就是因为找不到工人。本地企业今年也出现了用工荒,只能说明庞大的农民工大军已经“缩水”。
父母不舍得90后“农二代”外出打工
究其原因,是因为农民工出现了“断层”。起初农民工大军主要以80后的为主,如今,80后逐渐变成“人父人母”,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沦为留守儿童,他们已不再外出打工;而90后出生的“农二代”,父母担心电子厂、服装厂对其身体造成损害,也不愿意再让他们外出打工。
单辉是“农二代”的典型,他今年19岁,初中毕业后就辍学在家。父母亲都是农民,基本上靠种地和养一些猪谋生。
“广东企业现在用人很紧张,每个月有2000多块钱,为何不让他去打工?”记者问单辉的妈妈王英。“服装厂太累了,每天工作那么长时间,只能赚一点钱,对身体也不好,”王英说,“电子厂污染更大,听说有的人去电子厂工作几年后就不能生育了,我们更不会让他冒这个险。”王英已给单辉计划好了,先去技校学几年动漫设计,之后给他一点钱让他自己开网店或者到公司里当“白领”。如果实在不行就回家种地,“反正现在种地也能裹住温饱。”
在河南省鹿邑县贾滩乡槐树里大队王庄村,目前大概有20个左右已经不读书、90后的小青年。记者挨个走访发现,他们当中只有2个计划在节后去工厂里打工,而其他18个人都跟单辉一样,拒绝当“产业工人”。
阜阳返乡创业农民工达2.1万人
即便是曾经外出打工的一些“农二代”,也纷纷开始自己创业,有的在外面看到一些赚钱的生意,就直接回家乡开厂。
下个月,颍泉区宁老庄镇的钱法林投资创办的安徽彩韵服饰有限公司就要开工了。“我的企业可吸纳上千人就业。”钱法林说。记者了解到,阜阳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渐成高潮,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截至目前,阜阳返乡创业农民工达2.1万人,创办经济实体1.1万个。
留守之痛
再不回娃儿身边 娃儿将来就废了
河南省鹿邑县是农民工大县,全县116万人口中,每年至少有20万人外出务工。只要不是清明、中秋、春节这样的假期,方圆1000多平方公里的大小乡村里,就只剩下老人和儿童。
父母过年未回,14岁女娃离家出走
留守儿童渐渐长大,缺乏父母关爱的后果也日渐显现。小梦(化名)是鹿邑县某村的留守儿童,今年已经14岁,从她4岁起,父亲到了东莞当保安,母亲则在东莞卖报纸。小梦只能跟奶奶在家里相依为命。
从去年起,小梦就开始厌世,屡次想自杀。今年春节,小梦父亲由于要值班,父母亲都未能回家过年,小梦在年三十晚上哭了整整一晚,大年初一就离家出走了,一直到初五才回来。小梦在离家出走时留给了奶奶一张纸条,上面大概的意思是,“打我懂事起,我就觉得不公,别人都有爸妈可我没有。看到别人的爸妈送钱送饭,我就怀疑我是不是你们领养的。我知道奶奶你很疼我,可我要去找我的亲生父母去。”
农村8成学生缺乏父母直接关爱
鹿邑县贾滩一中校长韩黎明告诉记者,在这里上学的孩子中超过8成都是“留守儿童”。“我与其说是校长,不如说是家长,”韩黎明自嘲压力很大,“知道这些孩子平时没有父母疼爱,我每天就坐在办公室里,忙完工作就一个一个地跟学生聊天,就像他们的哥哥、爸爸一样。”
记者在鹿邑县看到,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已经变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现在初中、高中的学生都是‘打手’,”县城一名教师告诉记者,“随便给他们两三百元,几十个学生就出来了,让打谁就打谁。”
一些农民工为孩子教育开始采取行动
一些农民工已经意识到留守儿童引发的严重问题,并开始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