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中国网县域经济专栏首页>>县域观察

因租地租金太高大量农民撤离抓江三角洲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3-07

  



  租金高,卖菜难……连日来,本报透视广州菜篮子的系列文章在读者间引起不小的共鸣,有读者致电记者询问,保护菜农利益就是保护市民利益,究竟广州乃至珠三角有多少菜农因地租高难于支撑,甚至选择离开呢?

     记者昨日继续深入珠三角菜农田间调查,来自江西的老表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珠三角租地种菜最多的一群外来农民,江西农民过去十年的数量持续减少,已经从高峰期的6000户人家减少到不足2000户。若不采用现代化的耕种方式,菜农已经难于在珠三角立足。

    现象篇

    2/3租地江西农民撤离珠三角

    曾在海珠区万亩果园旁后滘村东北隅租用160亩蔬菜地的菜农缪回春是江西老表合作社的负责人。上个世纪90年代,他告别在江西的教书生涯,来到海珠区磨碟沙一带租地种菜,迅速带动大批老乡来广州种菜。

    广州租金高部分菜农撤离

    “1998年左右是老表在广州种菜人数最多的时候,以致江西当地官员过年时还来广州慰问租地菜农,当时统计,共有6000户老表前来珠三角租地。”那时候,磨碟沙、琶洲、新洲、后滘,以致后来的大石等地,当地农民已经不愿意种地,很多地荒芜了,缪回春拿下这些地后分给江西老乡种菜。“像目前天气好的情况,100多亩地中,每天能有5000公斤的蔬菜供应市场!”

    不过时过境迁,目前珠三角只有不足2000户江西菜农了,4000多户农民已经前往安徽、湖南、福建、浙江、江苏等省租地。剩下的2000多户菜农中,也有人反映在广州很难赚到钱,有撤离广州的打算。

    比如,去年海珠区后滘治水,40多户农民中,就有接近30户菜农撤离了广州,缪回春转而前往佛山三水租地。

    过年之后,原来在白云区人和镇清河村租地的菜农李光明等,听到缪回春撤离了广州,又招引了一批菜农一起前往三水种菜。

    采用现代化耕种方式才能赚钱

    缪回春说:“这里每亩地种菜1800元/年,比起广州2500元/年,便宜了很多,而且这里酸雨程度不高,不会有旱涝,加上生活成本低了很多,因此在三水种菜比广州划算多了。去年菜价高,在三水的江西菜农中,少的赚了7万~8万元,多的赚了超过10万元。”

    不过如果不采用现代化的耕种方式,是不可能赚到这么多钱的,甚至还要亏本。昨日,缪回春带领记者来到位于三水丹灶镇西南街道办南岸村委会的西黄村田间,只见田里已经采用管道喷洒的浇灌方式,有微耕机松土起垄,甚至租用了东方红大型拖拉机耕种。

    “传统耕种方式,两公婆一年只能种三四亩地,现在则不同了,管道喷洒的浇灌方式,十几分钟就浇灌1亩地,因此现在三水130亩地中,只有9户人家耕种,而传统耕种方式下至少要30户。规模化实现了利润,这成了菜农想留在珠三角发展必须自我提高的地方,否则在租金高的背景下,只有滚蛋的份。”

    “今年,在三水,我们还打算推广冬季大棚种植、夏天控制温度的方式种植蔬菜呢,这样可以保证蔬菜产量最大化,在菜价高的时候能够享受到菜价上涨带来的实际收益。”缪回春说,“同时,我们走访市场发现,相比其他人的蔬菜品种,我们种植的生菜卖相最好,最受市场欢迎。今年计划将生菜打造成一个品牌,至于名字还没有想好,叫老表生菜都行。”

    出路篇

    菜农:希望参与到流通环节中去

    “不过为了留在珠三角,我们这些自我提高的方法显然是不够的。”缪回春说,现在湖南、江西等地提出了很多吸引菜农的惠民政策。“一批前往湖南的老乡说,去租地,只要上了规模,政府不但给搭好温室棚,每年还有补贴。江西赣州赣县的一个亲戚,种了超过10亩地,每个月有4000元的补贴,这个可不是国家给予的种粮补贴,而是种菜补贴。”

    “不过目前在广东,尚没有这些政策,也成了老表们告别广东的又一理由。”缪回春说道。




责任编辑: 高红芮来源: 《广州日报》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