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中国网县域经济专栏首页>>民俗风情

铁佛古镇上的豆腐西施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3-07

两百多年前,有一座寺庙,庙里有座佛;两百多年过去了,人们把这里叫做铁佛。夕阳西下,是谁还光着黝黑的臂膀在火炉旁打铁,驮运铁器的马儿,马蹄声声依旧,是谁在这里刻下了:“道德为藩篱不需雄兵百万,诗书作甲胄甚来猛将三千。”的情怀;那些寺庙、那些祠堂、那些书院、那些戏楼已找不见当年的繁华,铁佛,你有佛一样的信仰,还有一种淳朴在内心的重量。八千个日升月落描绘一幅美丽的画卷,两百年的风霜不改淳朴依然,你在古老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织中,在喧嚣的背后散发着岁月沉香,青春红颜早已远去,留下是你走过岁月沧桑古老的痕迹。在追逐现代文化和传承古老文明的过程中,古镇人在寻找一种心灵的皈依,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创造着自己幸福的生活,这片土地是他们生命里永远不能分割的部分,古镇的真实融化在人们的血液里。当你还没有到来之前,也许你从未听说过她的名字,如果你来到过这里,你一定会被她那一份淳朴所感动,当你习惯了身处喧嚣的都市,当你走过陌生的人群,你一定还会再想起她,想起她曾经给你的温暖…… 到过古镇不能不去品味那里的美味佳肴,要品尝那里的川派乡土传统菜肴,古镇上的饭店都是你的选择,你可以同时品味乡土农家和传统工艺两种饮食特色文化,我们在品尝美味同也在品读这里的风土人情,在体会一方水土孕育的人和文化的差异。有一家饭店,1987年由古镇土生土长的纯铁佛人刘光武艰辛创立,刘光武,乍听名字,以为习武之人,后来和他聊天才略知他的经历,刘光武出生在饥荒的六零年代,从小历经生活艰辛,12岁做童工在“合作商店”挑“潲水”,86年做过筑路工、在伙食团做过伙夫,一天工资还挣不满五分钱,他边说边举起他的大指姆,告诉我这就是当时在伙房锤煤炭被铁锤砸破的手指,现在还能看到受伤的痕迹。年过半百的刘光武,在当地算是一位难得的厨师,爽朗的性格,还具有那么一点“江湖感”的生意人,尽管经历过许多创业的艰难与苦楚,但他唯一没有丢下,也没有舍得的行当,就是将古镇的特色菜系发扬光大,让远方的客人,因为古镇想起这里的美味,因为美味能记住自己的家乡,当提到饭店搬迁新址,谈到自己曾经创办过砖厂,谈到古镇一些新的变化,语气中不时流露出自豪与和对未来美好的期待…… 关于这家饭店的名称我一直在疑问,何以称谓“京川”,难道是为模仿五星酒店成都京川宾馆吗?刘光武回答:“不是”,铁佛古镇京川饭店的名称,源于古镇的红桔特产,为了纪念古镇特产能走出铁佛远销外省的激动心情,源于当时远到古镇收购红桔的北京人、北方人都喜欢吃他做的菜,故取名为“京川”,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向往首都北京,故乡在四川…… 如果你有幸能品尝到正宗的京川饭店豆腐菜系,你应该要知道当年铁佛古镇上的“豆腐西施”。她的名字叫魏紫云,一提到“西施”,脑海里浮现是那位勤劳善良的小镇姑娘,裹着头巾系着围裙迈着轻盈的步子,端着菜篮从细雨淋湿的老街深处轻轻走来,仿佛又见她一边用手背沾拭额上的汗珠,一边在水磨旁辛勤劳作。当你走过她身边,仿佛一缕清新晚风温柔掠过你的湖心。如今这位当年的“豆腐西施”已是一位满头银发、皮肤白皙,面容端详95岁高龄却依然健旺,一天畅饮三顿泡药酒的长者,她就是刘光武的母亲,像佛一样坐在饭店里。为什么铁佛古镇的豆腐那么细腻醇美,离不开那一方水土,也离不开豆腐西施那淳朴善良的心灵,离不开那一双巧手对手工水磨豆腐的传承与发扬。近年来,古镇人追逐梦想,古镇一天天在人们期盼渴望的眼神里、在那一双双勤劳的双手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无论你走到古镇的哪个角落,感受到的都是亲切和温暖,因为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两百多年的岁月,该变的在变,不变的一直没变。岁月沧桑,古镇飘香,难道只是因为路过时才闻到了你的芬芳……



 




责任编辑: 县域经济来源: 古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