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变废为宝 岛城300万块水泥砖找到销路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3-15
|
“去年生产出的300万块水泥砖都找到了销路。”浙江舟山定海区双桥镇野岙岭建筑垃圾分类加工场的负责人干忠凯说,“虽然没赚多少钱,但至少已经看到由建筑垃圾生产加工出来的水泥砖是有市场的。”
据了解,目前,定海区的建筑装潢垃圾以砖石类垃圾水泥块、砖块等为主,原先主要是采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由于舟山市地处海岛,土地资源紧缺,加上建筑装潢类垃圾日益增多,建筑垃圾的去处一直是一个大问题。去年3月,定海区相继投入160万元在双桥镇野岙岭建立了舟山市首个建筑垃圾分类加工场,并引进粉碎制砖技术,以水泥、破碎筛分后的建筑垃圾为主要原材料,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去年6月,建筑垃圾分类加工场试运作,建筑垃圾废砖石经过分选、破碎、计量配料、搅拌、振压成型等环节,实现了建筑垃圾可循环利用。
“当时水泥砖生产出来,大伙都挺开心的,但是水泥砖的销路会怎么样谁也说不准。”干忠凯说,由于砖从“下线”到“上车”,中间要经历将近28天的保养,因此近一个月的时间只能在等待中度过。去年8月开始,有不少顾客来加工场询问水泥砖的情况,不久,第一批生产出来的30万块水泥砖,以每块0.28元的价格卖出去了。后来,来买的客户开始多了起来。“去年生产出来的300万块水泥砖主要是卖给散户用于搭建围墙和低矮的建筑。”干忠凯说。
由建筑垃圾生产加工出来的水泥砖的利润空间大吗?“像去年每块以0.28元卖出的第一批水泥砖,每块成本就得0.25元,这还不包括小工费。”干忠凯说,由于建筑垃圾生产加工出来的水泥砖制作环节较多,因此利润不高。“不过这样的环保项目,定海区政府已有了相应的财政补贴政策。”干忠凯告诉记者,加工场每消化1吨建筑垃圾可以获得10元的政府补贴。“有了政府的补贴资金,阿拉安心了。”干忠凯说。
据介绍,目前,加工场生产出的水泥砖经过检测已达到合格标准。“但单靠散户来买阿拉的水泥砖,不仅不太稳定,而且生产规模做不大。”干忠凯说,今年打算再改进制砖技术,进一步扩大规模,并争取进入正规市场销售。(幸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