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黄县招商迷局调查 农民身陷“忽悠门”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3-17
|
“官方低价拿地,再高价出让给开发商,从而‘赚取中介费’!”河南某长期从事该类案件研究的学者称,“土地财政,恶性循环,从而导致结果是重建设、轻民生之忧。”
而事实上,内黄县有关方面在距今3年内,将“金三角陶瓷城”3次“易名”,但最终呈现给公众却是“五证齐全”“建筑面积14万平米”的房地产项目。
引资被称“温柔一刀”
“内黄县并无生产陶瓷制品的历史和优势,也没有形成规模的其它大型产业。”但当地近几年却“举全县之力打造‘中原瓷都’,先后引进资金50亿元建设了50条陶瓷生产线,目前已有20多条建成投产。”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并将内黄确定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还为我国中部5省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金三角陶瓷城’在进行‘入驻’宣传时,‘中原瓷都’还未正式投产,但大多数群众都悉知要发展陶瓷产业。”一知情者透露。
“正是由于此背景,建设‘金三角陶瓷城’之名才能让众人信服!”
但该所谓项目,到最后也只征土地165亩,“这个面积怎么能构成‘城’呢?”有公众质疑;而且所占位置,距离当下已投产使用的“中原瓷都”有很远路程,附近还为村民聚居区,“无论从哪方面分析,建‘金三角陶瓷城’都是一个幌子”。
在随后调查中,媒体得知“金三角陶瓷城”筹建工作由“广东佛山国鳌陶瓷有限公司内黄分公司”负责进行,“项目总投资2亿元”,投资密度达到150万元每亩。
该工程并被内黄县人民政府当做2008年重点项目建设,上报给安阳市人民政府,安阳市政府信息公开网并对社会公开。
2009年6月7日,相关人士还向失地村庄散发了《广东佛山国鳌陶瓷有限公司内黄分公司金三角陶瓷城说明》。
“(金三角陶瓷城)规划主楼为六层办公大楼,其余均为二层楼房:第一层为黄金旺铺,第二层为商务办公,第三层为休息区,主题工程两年完工”。
“主营各种地板砖,内外墙砖,高级卫浴品钢材及各种高档绿色环保装饰材料。”
“项目建成后,公路,绿化带以及停车场等配备设施齐全,可安排商户600户(其中投资商自带商户200户),安置就业人员1800——2000人,年上缴利税1400万元,届时将成为内黄及周边地区最大的金三角建材城。”
一切看似“增值潜力巨大”的规划,让附近村民无限遐想,“地没了能上班,我们都可以接受,毕竟有事可做,出去打工还不方便。”
尽管当初征地工作并不顺利,但众多群众仍然让出世代耕种的土地。
“尘埃落定”房地产商
所谓的“金三角陶瓷城”,主要征用了内黄县城关镇关庄和胡庄村土地,分别被占去130亩与35亩,共涉及村民50余户。
“这个项目虽然说要建在城关镇,但却由张龙乡政府引进”,知情群众介绍说,“从根源上看,张龙乡政府的招商政绩,还依托了当地一名叫靳长有的人”,而此人也是最初欲建设“金三角陶瓷城”的主要投资商。
据关庄村民消息,征地前期,靳长有并组织大批群众,远赴山东淄博参观陶瓷生产工艺和流程,“这样就更加‘锁住’了大部分人的心。”
之后,“金三角陶瓷城”工作组人员,便以每亩38800元,永久将耕地占去,“没有合同,也没有协议,其他更是一无所知,当时有户人家路边的239棵杨树,直径都过10公分了,也被全部毁掉,但没有任何赔偿。”村民说。
而被毁树的群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去和对方理论,最后自己却被警方以‘故意损毁财物’拘留了15天。”
征地工作进行了3个多月才基本结束,就在关庄、胡庄村民等待入厂上班时,“金三角陶瓷城”所占耕地范围内,却突然竖起了“煌中煌别墅区”的销售广告,但并未看到动工迹象。
随后,又传来消息“‘金三角陶瓷城’不再建了”,失地村民于猜疑和恍惚中等到了2009年。“煌中煌别墅区”的牌子突然“退出舞台”,随即被“美景天成”商品房销售广告和工程名录所替代。
至于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土地用途为何被一改再改,没有村民能说清楚。“陶瓷城表示入驻的时候,是否经过了手续审批?”有公众质疑。
但上述《广东佛山国鳌陶瓷有限公司内黄分公司金三角陶瓷城说明》中明确“该项目投入资金2200万元,征地工作已完成95%”,“ 预计2009年6月10日起实施开工建设,并于2009年12月31日完成总面积的50%,完成6万平方米,实现投资额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