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中国网县域经济专栏首页>>环保聚焦

保德县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3-18

    干石山满眼绿色,昔日飞鸟不愿落脚的晋西北黄土高原上,竟孕育出一个生机盎然的生态植物园。你相信吗?

    初春时节,带着干石山是如何成为绿洲的、“林权到户”后广大群众造林活林护林的积极性如何调动等问题,记者慕名来到连续三年荣获省级“造林绿化先进县”称号的山西省保德县采访,所见所闻,令人振奋。

    科学绘蓝图 艰苦兴绿洲

    地处黄土高原的保德县东高西低,沟壑纵横,“山高露石头,十年九不收”是真实的写照。近年来,保德人艰苦兴林,钻石植树,填土造泾,用勤劳双手和汗水,谱写出绿色保德新篇章。

    “林业是国泰民安的基础产业,一定要把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全县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重要任务。”县委书记王继明头脑中始终绷着这根弦。

    自2004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一班人,不断深入造林一线,积极实施 “北部森林景观区、南部自然保护区、西部经济林区”生态战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造林绿化以防护林带为主,以“三北四期”工程为突破口,以退耕还林、天保工程为载体,进行保禹、沙保、朱庙“北三线”,贺家山、陈家山、井油山“南三山”及中心走廊三大通道全框架绿化建设,年年实干,山山绿化,全县生态建设全面突破。

    近几年,保德县上档提级,克服连续多年干旱不利因素,投资3000多万元,全县大面积造林13.1万亩。其中,精心打造的飞龙山森林公园、梅花沟山地公园,神保线、朱庙线绿色通道,“三山”10万亩针叶林基地,沿黄枣树林带、贺家山自然保护区、木兰山“三北”防护林等一大批林业精品工程星罗棋布,为保德生态建设写下不俗的一笔。

    生态大延伸 绿色新跨越

    保德立地条件差,干石山造林,大多需风钻打眼,炸药管爆破,靠集土回填,径流集水,可谓一苗百滴汗,一树千分力。

    去年7月上旬,省委书记袁纯清深入忻州调研,十分关注保德。黄河对岸的陕西府谷县领导说:对过去的保德,我们什么都不服,只服保德干石山造林。

    昔日飞龙山,曾是“山童童莫供樵苏”的干石荒山。保德人荒山脚下搭帐篷,请林科设计院专家总体规划,根据飞龙山地形地貌,将相连一体的6座干石荒山分别设计为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景则景的古文化、植物、红叶、森林等六大景区。省劳动模范带头干石山造林,如今,针叶松、阔叶树、灌木、小乔木和各种花草在干石荒山生根。春秋之际,站在飞龙山上四望,绿色延伸、绿涛翻卷,山山花草相间,岭岭乔灌结合,本地的油松、侧柏与引进的火炬、五角枫共生共荣。保塔山、天鹅湖、卧龙湾、沁芳园也勃勃生机。

    植树造林,不仅要长叶子,更要让农民增票子,没有富民产业的林业是没有活力的林业。

    2010年3月,响亮提出“生态立县,产业富民,要把保德这颗黄河明珠设计好、雕琢好”的县长王黎明,想林业所想,急林业所急,关心年内如何扩大生态经济林建设。县政府需帮助解决哪些困难?并带头上飞龙山、保塔山,和职工一道植树。

    绿色跨越的2010年,保德县政府筹资3200万元,全部用于荒山造林、环城绿化、新农村园林建设。最终,新增造林7.47万亩,完成水土流失治理4.5万亩。投资370万元,帮助3乡26村栽植核桃经济林1.5万亩;在义门、桥头、杨家湾、东关、土崖塔等集中连片植树,为山区披上绿装。同时,保德县瞄准“绿色装点城市,绿色覆盖乡村,绿色环绕居民”的“三绿”目标,苦干实干,实现了干石山造林活林护林的绿色跨越。

    在实施专业队带动,全民参与绿化中,保德“兵团”上阵,“分兵作战”,全面铺开了提升绿色城市品位,打造绿色村镇亮点,构筑绿色通道长廊,营造生态绿色屏障的绿色跨越战役。上自飞龙山、保塔山,下至全县园林村及林涛大道、神保路80公里生态循环圈、忻保高速路等生态植物林,一年投入赛三年,一年绿化超数年,使三晋西大门,路路绿树迎宾,处处绿波荡漾,在晋陕内蒙古“金三角”地带上,兴起一片片迷人的绿洲。

    迷人植物园 林涛创奇迹

    绿色屏障屹吕梁,林涛丰碑耸天下。保德人干石山造林,不仅创造了晋西北生态建设的奇迹,也形成了晋西北生物多样的新乐园。

    历经20多年艰苦创业,“三北”防护林工程贺家山在县委、县政府一班人手中,已变成林地面积11.5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3%的绿色海洋。如今贺家山,在生态新投入,绿色大跨越中,实现了森林连片绿,松涛阵阵响。绿色投入,让贺家山及陈家山、飞龙山、井油山、木兰山成为鸟的世界,多种动物的乐园。据介绍,仅在贺家山,野生动物褐马鸡、金钱豹、野猪、红嘴鸦等各类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就达到16种。

    固本河川秀,绿涌万象新。绿色新跨越中的保德,群山争秀,溪水奔流,正成为三晋西大门生态绿洲和京津风沙源的天然屏障。绿色崛起的保德,正在唱响“打造新名片,搭建大平台,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绿色之歌,正谱写着再造秀美山川的新篇章。

    记者田九星




责任编辑: 马里千来源:   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