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中国网县域经济专栏首页>>县域观察

河北武安:4条人命背后的大规模盗采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3-30

    记者在百度贴吧上看到,有网友于3月5日上午发布了题为“求助 请求大家关注武安市矿山镇北尖山村明采矿塌方事件 要求置顶”的帖子。帖子写道:“截止到4日中午,武安市的各个局领导赶到现场,要求马上停止并驱逐这些设备和在场的所有人员,封锁现场。大车小车去了不下二三十辆,各个局加起来人员也去了不下百人。村民都感觉政府来了,营救被掩埋人员的希望更大了……那‘不下百人’在现场勘察了一下,又陆陆续续打道回府了,只剩下封锁现场的几个,据说是回去开会研究营救方案。截止到现在,现场依然被封锁。”

    被封锁的还有关于塌方的消息。

    有网友在论坛上撰文称,他在前往塌方现场的途中看到,在崩塌发生地的入口处,有7名人员在把守。“当我们来到跟前,其中一名瘦瘦的挡在我们前边说,前边修路呢,进不去了,绕行吧。本网人员解释说,我们就是来查看修路进度的,还绕什么行啊。这时后边几位一下子围了过来,说你们是记者吧,我们市委已经都交待过了,来的记者都由我们宣传部统一安排……”

    随后,他和同行人员被带到武安市区的一处宾馆,并获得了一份资料,“和3月5日河北新闻网发布的新闻一模一样”。

    河北新闻网3月5日发布的消息将4人的死亡归结为“采石时突遇山体坍塌”。

    消息称,“3月2日,河北省武安市矿山镇尖山村村民杨某等4人在村东地质断裂带取石时突遇山体坍塌被埋遇难。接报后,邯郸市及武安市领导立即带领有关部门赶赴现场,展开施救。经地质专业技术人员现场勘查,山体坍塌处地质条件复杂,节理(指岩石的裂缝——记者注)比较发育,风化比较强烈,由于前期降雪加之气温回升解冻,致使土质松软,造成山体坍塌。据专家现场分析,被埋4人已无生还希望。武安市仍在全力开展处置工作。”

    记者了解到,一些村民对该消息中关于塌方系由地质灾害引起的说法非常不满,并就此向邯郸市和河北省的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反映。

    3月12日,武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向邯郸市相关部门呈报的报告称,“经查,这是一起涉嫌盗窃国家资源的刑事案件”。

    明采

    上述报告对塌方事件的描述如下:“2011年3月2日晚11时许,苗金河等人在尖山村东地质灾害区废弃采坑内,私自挖掘、筛找石料和废渣中的零星矿块,突发山体坍塌,导致发生4人遇难的灾害。”

    苗金河是北尖山村村民。

    记者在北尖山村内看到,多处露天开采的矿点周围都设有用红色颜料刷着“地质灾害,请勿靠近”的告示牌。有村民告诉记者,这些告示牌是塌方发生后才立起来的。

    北尖山村所在的矿山镇境内出产铁矿石,中国五矿集团公司邯邢冶金矿山管理局下属的西石门、玉石洼等矿山均在其境内。其中,玉石洼铁矿即位于北尖山村。

    除玉石洼铁矿这一国有大矿外,北尖山村及周边还有多处集体或个人投资开采的矿点。近年来,随着铁矿石和铁精粉的市场行情看涨,北尖山村的铁矿石开采及加工产业日渐兴盛。

    然而,记者了解到,除少数有开采证照的矿点(主要是地下开采的矿点——记者注)外,还有数十个无证照矿点在从事铁矿石的开采和加工。杨涛强等人所在的矿点便是其中之一。

    有村民在去年7月、11月、12月拍摄了露天矿点作业(村民称之为“明采”——记者注)的相关影像资料。记者在视频中看到,北尖山村境内的多个山头和矿坑(玉石洼铁矿或原来村集体铁矿开采后形成的塌陷区——记者注)都有挖掘机、铲车和大型运输货车在作业,货车将挖出的石料运至堆放点后,转运至选矿厂加工。

    据知情村民介绍,上述开采、加工产业兴起于5年前,近两年更是普遍,凡是蕴藏着铁矿石的山头、矿坑,哪怕是之前无人问津的贫矿带,都有挖掘机和铲车在作业。由于采挖、运输会扬起大量粉尘,“作业最繁忙的时候,村里什么都看不见”。有时,相关部门到现场来执法检查,作业队伍就白天停工,晚上作业。




责任编辑: 周岳景来源: 中国青年报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