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中国网县域经济专栏首页>>县域播报

河南汤阴:小财政办大民生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3-31

   “用不了一个月,俺就能搬到这座新楼房里去住,现在咱老百姓真赶上好时候啦!”在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白营乡杨庄新农村社区,农民崔福有指着已经封顶的住宅楼激动地说。崔福有每天都到社区工地上转转,觉得幸福离自己越来越近。 据介绍,该社区紧邻安汤快速通道,规划占地80亩,建成后能容纳杨庄等四个行政村的800余户农民入住。目前,社区一期工程已基本竣工,近期将有100户农民喜迁新居,象崔福有这样每天都到社区工地上转转的,提前感觉“幸福”的人越来越多了。 崔福有笑得非常开心的挑逗记者,“等社区里的学校、图书室、 文化健身广场都建好了,你说俺住在这里到底是农民还是市民?”

    其实,让崔福有“幸福指数”飙升的“住有宜居”工程只是汤阴县“民生套餐”中的“菜肴”之一。近年,县委、政府在以小财政办大民生,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坚持把新增财力向民生倾斜,公共资源向民生倾斜的方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用工业经营农业 拉长产业链

    汤阴县为了让农民群众致富有路,坚持以工业理念经营农业,先后引进益海嘉里、永达、众品等一批“农”字号龙头企业,建成了55万亩优质强筋小麦、50万亩高产玉米、1.5亿袋食用菌生产基地和年出栏肉鸡3400万只、生猪150万头的畜禽养殖基地,培育形成了8条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带动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430余家,将汤阴及周边地区10万余农户组织到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中,年促进农民增收5.02亿元,人均增收1320元。

    加强技能培育 创新创业观念

    为让城乡居民业有所就,该县把开展劳动力素质培训作为重点,建立“技能培训—免费安置—实现就业—就业回访—跟踪维权”五位一体工作机制,提高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去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4379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8万人;该县还建立8家“扶持创业园区”,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550万元,扶持、带动3300余人创业就业。

    执“惠民”之尺裁“医保”之衣 福泽于民

    为让弱势群体难有众助,该县将城市和农村低保人均月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145元和60元,还把因病、因灾新出现的城乡困难群众纳入低保范围进行救助。为切实解决农民群众“就医难、看病贵”问题,去年该县累计发放新农合补助资金4470万元,投资354万元对任固、瓦岗等五个乡镇卫生院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并在全市率先完成10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任务。

    取之于民利予民 居者有其室

    为让困难群众住有宜居,去年该县将住房困难户范围由低保家庭扩大到低收入家庭,共发放廉租房补贴123.12万元。第一批廉租住房“阳光家园”工程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总投资1680万元。目前,该工程已全部竣工,正在对446户困难群众进行分配安置,同时第二期廉租住房项目正在抓紧建设。

    谋全局 构平安和谐

    为让群众行有畅途,居保安康,近年来,汤阴县积极科学谋划、超前开展城乡道路建设。以打通中华路为“总开关”,加快推进安汤一体化进程,仅去年就投资12.7亿元,开工修建道路24条,总长88.3公里。 同时,积极开展“四级三调一整合”大调解工作,努力把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一线,工作经验受到中央维稳办的充分肯定;不断加大技防建设投入,全县乡村视频监控安装覆盖面超过80%,警铃入户7.93万户,入户率达76.3%,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明显提高,被表彰为2010年度“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

    (记者 杨波 通讯员李学义)




责任编辑: 周岳景来源: 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